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432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确诊为重症肝炎85例的住院患者,根据其存活与死亡分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结果:重症肝炎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在患病年龄上无差异。结论:重症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研究活血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活血中药的有效组分丹参素和川芎嗪在AngⅡ诱导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胶原Ⅰ和胶原Ⅲ基因表达为心肌间质指标,采用一步法,应用TRIZOL Reagent提取总RNA,然后用RT-PCR方法测定胶原Ⅰ和胶原Ⅲ的mRNA表达。结果AngⅡ可显著增加胶原ⅠmRNA的表达(P<0.01),而Losartan可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的胶原ⅠmRNA的表达(P<0.01),而丹参素也可减少胶原ⅠmRNA的表达(P<0.01),川芎嗪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减少胶原ⅠmRNA的趋势。AngⅡ同时也增加胶原ⅢmRNA的表达,Losartan可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的胶原ⅢmRNA的表达(P<0.01),而丹参素和川芎嗪也可减少胶原ⅢmRNA的表达(P<0.05)。结论活血药的有效组分丹参素和川芎嗪可抑制AngⅡ致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胶原Ⅰ和胶原Ⅲ基因表达的增加,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和抗心肌间质纤维化作用,从而防治心脏肥厚。  相似文献   
993.
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秋兰  吴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825-182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康复组分别于组织修复期和恢复期进行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训练。结果 膝关节功能评定,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误诊率高且可治好的国内外重要医疗保健问题.因此,提高诊断水平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1998-09~2005-08收治的肺动脉栓塞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5.
世界著名老年学科学家近来异口同声地指出“衰老不再是生物学的未解之谜”,指出“熵增决定衰老,基因决定寿命……”。这些个观点恰与中国老年学科学家前一两年的开拓性贡献一脉相承。该文简要介绍了在解读千古之谜过程中发生在中国老年学学术领域的一些重要事件以及其中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进而对解密衰老之后现代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学术发展和重要切入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会导致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颈椎的灵活性,仅通过某一颈椎矢状面参数测量的结果不一定具有说服力。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C2-C7 Cobb角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责任椎间隙高度、椎间成角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男38例,女37例,年龄60~67岁,平均(64.2±2.1)岁。根据C2-C7 Cobb角测量数据分为两组。评价影像学结果,Jackson应力切线法测量的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倾斜、T1斜度、胸廓入口角、C2-C7矢状面垂直轴、C7斜度、责任椎间隙的活动度、高度和角度。结果:在颈椎矢状面参数中,除胸廓入口角与C2-C7 Cobb角无相关性,其他参数和C2-C7 Cobb角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1斜度与C2-C7 Cobb角的相关性最强。C4/5、C5/6、C6/7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成角与C2-C7 Cobb角显著相关。但在C3/4节段,只有椎间成角随C2-C7 Cobb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颈椎矢状面各参数是衡量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重要参考数据,颈椎椎间高度和椎间成角均影响颈椎曲度的变化。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评估颈椎正常弯曲度时,除胸廓入口角,其他颈椎矢状面参数与C2-C7 Cobb角相当;但椎间成角比椎间高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终末期尿毒症(ESU)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肾移植术,由于受疾病的长期困扰,病人往往产生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国内外研究认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是ESU病人的常见伴发疾病。本文就此类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水平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期望通过心理支持疗法缓解病人肾移植术后疼痛状态,从而探索心理、生理综合治疗术后疼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 制备并评价泊洛沙姆407修饰的坎地沙坦酯脂质体(CC/PLip),考察其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C/PLip,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动态光散射(DLS)测定其zeta电位和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采用口服给药,观察肠道粘膜渗透行为,分析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泊洛沙姆407修饰的坎地沙坦酯脂质体呈现球形,粒径为(182.67±4.10)nm,Zeta电位为(-8.98±0.19)mV,包封率为98.94%±0.60%;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肠道粘膜渗透试验表明CC/PLip在小肠易被吸收;药动学实验中,参比坎地沙坦酯片和CC/PLip的AUC0→48h分别为(13 112.6±5 343.7)ng·h·mL-1、(19 522.8±3 973.7)ng·h·mL-1;Cmax分别为(656.8±345.0)ng·mL-1、(1 199.1±330.7)ng·mL-1;Tmax分别为(7.3±3.0)h、(2.7±1.4)h。结论 CC/PLip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具有缓释效果,能提高在小肠的吸收,可显著提高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00.
颜永刚  王红艳  邓翀  张岗  陈莹  沈霞  程虎印  彭亮 《中草药》2017,48(11):2285-2291
目的分析生长年限、海拔、光照因素对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等8种成分量的影响,为大黄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54批药用大黄样品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儿茶素8种成分的量,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海拔、不同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2、3年生的游离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26、5.18、8.10 mg/g,结合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67、5.62、6.76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12、4.18、4.72mg/g。在海拔(1 300±50)、(1 500±50)、(1 700±50)m 3个不同的范围,1年生与2年生和3年生比较,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之中,海拔(1 300±50)m处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与(1 500±50)m和(1 700±50)m处大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和3个不同海拔范围,阴坡和阳坡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以及同一生长海拔范围,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蒽醌和鞣质类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大黄人工种植宜选择海拔在1 400 m以上,生长年限不低于3年,阳光直接照射的阳坡环境,有利于提高药用大黄中蒽醌和和鞣质类化学成分的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