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 CT 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 EVB 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 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 和(0.96±0.11)cm,P<0.05];Child-Pugh C 级患者 MPV、SPV、LGV、IHLPV 和 IHRPV 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 和(1.45±0.12)cm,显著高于 Child-Pugh A 级患者[分别为(1.68±0.15) 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 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 MPV、SPV、LGV 和 IHLPV 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 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 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 IHRPV 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 的 AUC 为0.906。当 LGV>0.61 cm 时,预测 EVB 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 CT 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 EVB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23.
以多元化的理论教学为主导,辅助以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双重训练,建立一种可以使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均提升的全新的核医学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自然地将这些知识融于一体,并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达到学有所用,打破以往只是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模式;通过在科研平台上的训练及英文文献阅读使学生随时能掌握国际上核医学的发展动态,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规范使用舒利迭、孟鲁司特及不规范用药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轻中度哮喘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 A组和B组分别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化舒利迭和孟鲁司特治疗,C组仅在有症状时,短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观察治疗后6、12、18个月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情况、症状控制情况、治疗费用及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6、12、18个月肺功能指标均较基线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12、18个月,A组的气道高反应性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各项指标均较基线无明显改善( P >0.05);A组和B组的轻度咳喘发作、急诊输液及住院人次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C组( P <0.05);治疗18个月后A组急诊输液和住院人次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组( P <0.05)。3组在身高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规范化使用舒利迭和孟鲁司特均可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症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舒利迭在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优于孟鲁司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固本益肠片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维生素C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0.25 g/次,患儿≥3岁:2次/d,患儿3岁:1次/d。且对照组还口服维生素C颗粒,0.5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固本益肠片,1.28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同时比较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8.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泻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恶心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治愈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Ig G、Ig A、Ig M、CD3+、CD4+、CD8+及CD4+/CD8+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益肠片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维生素C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复发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与治疗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M30、M65及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AP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82例)和急性重症胰腺炎(44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107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2、4天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M30、M65、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以及血清M30/M65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及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值均0.05),而M30/M65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M30/M65值则在第1天时显著低于轻度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但IL-17在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65和IL-17在诊断AP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AP发作后24 h血清M65、IL-17水平和M30/M65值可能成为早期评估AP严重程度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皮肤及多个脏器损害为特点,病变晚期可累及神经系统和脑血管,但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较少见,以复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复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SLE,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神经降压肽及其受体与痛觉调节、应激镇痛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神经降压肽及其受体参与了非阿片肽及阿片受体依赖的应激镇痛过程,神经降压肽与其受体的结合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化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又通过复杂的激素调节机制降低了痛觉反应的敏感性,最终产生应激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288例,其中初发组242例,复发组46例,对临床资料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复发组平均年龄较初发组平均年龄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距初次发病1个月至半年内复发几率最高(21例,占45.7%);初发组及复发组中,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胆源性疾病,且复发组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暴饮暴食及饮酒在两组中均位居第二,但复发组较初发组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复发组明显高出初发组(P<0.05),相关因素中相对危险度(OR值)最高,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复发密切相关;两组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及手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结论:引起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病因主要是胆源性疾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初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在缓解期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否则半年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