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国祥  张立国  邱明丰  贾伟 《中成药》2006,28(6):791-79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靛玉红,氯仿-醋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液用甲醇-丙酮重结晶。结果:此工艺所得靛玉红纯度为97.78%,且样品与对照品纯度相接近,NMR和IR图谱相同。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安全、成本低、方便,实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药对麻黄地龙配比及平喘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药对麻黄、地龙用量配比及可能的平喘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麻黄、地龙3种用量配比(1∶1,1∶3,1∶9)水煎液对10μmol.L-1卡巴胆碱(carbachol,CCh),10μmol.L-1组胺(histamine,His)引起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松弛作用,以及对10μmol.L-1CCh引起的离体气管上皮短路电流增加的抑制作用。结果:对于10μmol.L-1CCh引起的离体大鼠气管平滑肌收缩,麻黄地龙3种配比水提物的舒张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1∶1,1∶3水提物的IC50分别为7.5,15 mg.mL-1,1∶9水提物不能产生对CCh引发最大收缩抑制50%的效应;对于10μmol.L-1His所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麻黄地龙3种配比水提物的舒张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1∶9,1∶3,1∶1水提物的IC50分别为0.19,0.61,1.8 mg.mL-1;在抑制CCh引起的离体大鼠气管上皮短路电流增加方面,三者的作用强度顺序为1∶3>1∶1>1∶9,三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地龙药对具有舒张离体气管平滑肌和抑制气管上皮离子分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抗CCh和抗His作用。1∶3是麻黄、地龙药对中的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5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将探索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
郑峰  阙晓  苏靖  丁丽燕  聂曲  邱明丰 《药学实践杂志》2017,35(2):134-137,173
目的 建立复方枣参片中斯皮诺素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测定斯皮诺素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50 mm×4.6 mm, 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5 nm。UV法测定总皂苷采用Amberlite XAD-2大孔树脂柱层析后,香草醛-冰醋酸法显色测定,检测波长为560 nm。结果 斯皮诺素和总皂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0μg/ml(r=0.9990)和40~200μg/ml(r=1.0000),准确度平均值分别为99.55%和99.85%。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枣参片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55.
高等中医药教育自50年代创办以来,经过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站在世纪交替的路口。展望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不使过去传统高等中医药教育那种单一、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为了培养出一大批能够胜任21世纪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考察茴香醛、茴香脑以及肉桂醛对 5 -氟脲嘧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扩散池技术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材料 ,考察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以上三种挥发性成分 (2 % ,w/v)在联合使用 2 0 %乙醇或者30 %丙二醇时 ,都可以显著提高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系数 (P <0.0 1)。结论 :茴香醛、茴香脑和肉桂醛联合使用乙醇或者丙二醇可以用于促进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57.
复方丹参缓释片钙拮抗作用及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采用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确认复方丹参缓释片及其组分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otentital depen-dent Ca2 channel,PDC)钙离子内流的拮抗作用,探讨其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将缓释制剂释放度测定法与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点取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测定。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分成小段依次置于复合电解质溶液(PSS)、“4 5Ca- PSS 药”混合液、“4 5Ca- PSS高钾 药”混合液中,取出动脉环用冷EGTA洗涤,消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复方丹参缓释片、其组分及体外释放样品的放射性活度。结果 复方丹参缓释片、复方丹参片、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均有极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冰片有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复方丹参缓释片4 h开始有显著钙拮抗作用,6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而自制复方丹参片1h即有显著钙拮抗作用,2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缓释片为钙拮抗剂;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为钙拮抗有效部位,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和冰片为钙拮抗有效成分;与自制复方丹参片比较,复方丹参缓释片具有延缓起效作用,通过体外释放样品钙拮抗作用测定,可以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天然药物制剂的体外缓释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复黄片中槐角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复黄片粉用甲醇在30 C时超声处理30 min,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60 nm,测定复黄片中槐角苷的量,并采用外标法计算复黄片中槐角苷.结果 槐角苷在24.29~60.72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1.27%.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评价复黄片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重力进样,进样高度10 cm,进样时间30 s,正极进样,负极柱上220nm检测.操作电压11.5kV,运行缓冲溶液为乙腈.硼砂(15%乙腈,25 mmol·L~(-1)硼砂,15 mmol·L~(-1)β-CD),pH 9.10.对电压、缓冲液pH、缓冲液浓度、乙腈、β-CD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分别在3.0~90,4.0-120,2.0~60,5.0~1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0.999 5,0.999 8,0.999 2);回收率分别为95.9%~102.6%,98.6%~103.4%,98.7%~104.1%,96.1%~104.3%,基于3倍信噪比(S/N=3),4种有机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7,1.1,1.2,1.5 mg·L~(-1).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建立傣药肾茶中迷迭香酸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肾茶中的迷迭香酸.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 (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7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图谱采集时间为20 min.结果 迷迭香酸在0.16~1.6 μg(r=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9%,RSD=1.15% (n =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行,可用于傣药肾茶中迷迭香酸的测定及肾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