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聚氨酯漆致人体损害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氨酯漆致人体损害25例临床分析刘冬媛1魏咏兰2邓春颖1邓扬嘉1随着聚氨酯漆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及家具的喷涂装饰,临床中发现聚氨酯漆对人体产生呼吸道及皮肤、粘膜损害逐年增多,现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25例病例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25例(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12.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要阻止β细胞功能的衰竭.  相似文献   
13.
将64例患者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分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前期组28例,观察两组的血糖水平,并测定两组血清CRP、糖脂代谢指标和胰岛功能,将CRP与糖脂代谢指标、胰岛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RP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有显著差异(P<0.05),CRP水平与血糖、HbAlc、BMI、T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功能指数成负相关(P<0.01)。结论:提示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病人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对血清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20例,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形标准,行眼底检查或者眼底荧光造影,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7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3例,另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人5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标本中血清CTGF水平从而进行分析。结果DNA甲基化特异性PCR统计分析结果显示DR组CTG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24.45%,低于NDR组(42.86%)和NC组(78.95%)(P < 0.05和P < 0.01)。DR组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NDR组和NC组(P < 0.01)。结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CTGF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导致血清CTGF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15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组,n=8)和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照组,n=7).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第8天现察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病人对疾病状况的总体评价和医生对疾病状况的总体评价VAS.结果 使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组病人疼痛VAS,病人对疾病状况的总体评价和医生对疾病状况的总体评价VAS均较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伴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患者睡眠质量及RLS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常规门诊收治MHD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症状分为无RLS组(n=182)及伴RLS组(n=30),对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进行比较.伴RLS组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HFH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均为每周3次,每次4h,观察时间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安腿综合征小组(the 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tudy Group,IRLSSG)量表评分、PSQI评分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肌酐、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ingle partment urea clearance index,Kt/V)水平.结果 无RLS组及伴RLS组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35,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明显升高,IRLSSG评分、PSQI评分、血肌酐、β2 MG、iPTH、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β2 MG、iPTH、PSQI评分及IRLSSG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采用HFHD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β2-MG、iPTH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RLS及MHD患者的睡眠质量,且保证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对黑质纹状体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族3a(FoxO3a)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丁苯酞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择C57成年雄性小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伴抑郁模型组、多巴丝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IR组)、NBP高剂量后处理组(高剂量组)、NBP中剂量后处理组(中剂量组)和NBP低剂量后处理组(低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AC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测定。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梗死灶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PGC-1αmRNA的表达。结果 Sham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梗死体积。与Sham组比较,IR组、3个剂量的NBP后处理组凋亡细胞数增多,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表达增多(P均<0.05)。与IR组比较,3个剂量的NBP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减少,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表达增多(P均<0.05)。不同剂量NBP后处理组间比较,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最低,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最少,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最多(P<0.05)。结论 NBP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IRT1、PGC-1α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