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41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193篇
  4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临床重要细菌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耐药变迁趋势。   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46 168株非重复细菌中, 铜绿假单胞菌6679株, 鲍曼不动杆菌6422株, 肠杆菌科细菌24 00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 046株、肺炎克雷伯菌6034株), 屎肠球菌2358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6056株, 肺炎链球菌652株。10年来, 北京协和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从38.3%(2007年)下降至22.4%(2016年);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从52.8%(2007年)上升至71.9%(2016年);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的检出率从1.9%(2007年)上升至5.3%(2016年),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2007年)上升至14.4%(2016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检出率从56.5%(2007年)下降至27.0%(2016年);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近5年为3.3%~5.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株的检出率近2年为0.9%~6.4%。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 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42.
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P选择素作为炎症标记物越来越引起重视,它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附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P选择素在冠心病患血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作为临床判断和预测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3.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亦不清楚PP对CHD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不同,PP对CHD危险的界值也无统一的看法。本研究应用山东省高血压数据分析中、老年PP对急性心肌硬死(AMI)预测价值的差异,对导致AMI危险的PP界值亦做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山东省高血压调查人群,于1991年8~10月进行基线调查,记录各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心肌梗死史等等,按照统一的随访方案和诊断标准对A…  相似文献   
44.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坤泰胶囊联合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用于卵巢早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收集坤泰胶囊联合HRT用于卵巢早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研究组患者使用坤泰胶囊联合HRT;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HRT),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涉及1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使用HRT比较,坤泰胶囊联合HRT能明显降低卵巢早衰患者的FSH水平(MD=-7.13,95%CI=-8.08^-6.19,P<0.00001)、LH水平(MD=-5.43,95%CI=-6.99^-3.88,P<0.00001),明显提高E2水平(SMD=1.14,95%CI=0.73~1.54,P<0.00001),明显降低症状积分(MD=-4.42,95%CI=-5.55^-3.28,P<0.00001),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OR=3.53,95%CI=2.53~4.94,P<0.00001)和安全性(OR=0.56,95%CI=0.31~1.0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坤泰胶囊联合HRT有明显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可以作为较好的辅助搭配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d、3个月、12个月,运用T-ScanⅢ咬合检测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检测患者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及肌电活动,评价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双侧咬合平衡性、术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及双侧同名肌电对称率在术后3d、3个月显著减小(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3个月和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3d、3个月相比,12个月麻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术前(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咀嚼肌瘫痪。结论: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术后3d、3个月患者咀嚼肌功能降低,但术后12个月均可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女性353例,根据腰围将受试者分为2组,即非腹型肥胖组160例,腹型肥胖组193例。所有受试者监测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24h动态血压。结果腹型肥胖组非杓型血压(32.6%vs 10.0%)、crPWV[(11.83±1.19)m/s vs(10.90±1.04)m/s]、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0.31±0.15)vs(0.24±0.17)]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脂和体质量指数后,腰围是crPWV、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型肥胖是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OR=1.104,95%CI:1.0741.134,P<0.05)。结论腹部脂肪沉积对老年女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动脉僵硬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控制腰围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 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收缩压晨峰对老年人脑微出血(CMB)的影响。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10月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选择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08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晨峰,根据收缩压晨峰,将受试者分为晨峰组169例[收缩压晨峰≥35mm Hg(1mm Hg=0.133kPa)]和非晨峰组239例(收缩压晨峰<35mm Hg)。分别于2008~2009年(基线)、2010~2012年(随访)和2013~2015年(随访)共进行3次头颅MRI检查评估CMB。患者随访39~72(62.04±6.80)个月,将随访与基线比较,有新发CMB定义为CMB进展。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用多元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晨峰组诊室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晨峰、舒张压晨峰和LDL-C水平及CMB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晨峰组患CMB的危险显著高于非晨峰组(OR=2.561,95%CI:1.142~5.743,P=0.019)。晨峰组累积CMB进展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18.5%vs 7.6%,χ^2=7.954,Plog-rank=0.005)。在校正包括基线有无CMB在内的相关混杂因素后,晨峰组发生CMB进展的风险显著增高,是非晨峰组的2.353倍(95%CI:1.317~3.197,P=0.002)。结论收缩压晨峰是CMB患病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高的收缩压晨峰促进老年人CMB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观察叶酸调控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治疗的134例H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降压治疗,同时加用叶酸调控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及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Hcy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型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叶酸调控治疗可降低患者Hcy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