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核磁共振检查结肠癌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结肠癌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未实施肠道准备,行核磁共振检查后,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所得数据可知,MRI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效能并无明显差异(P>0.05)。其影像学特征为狭窄肠腔内径较小,多呈线样征,狭窄移行带呈肩样征,近侧肠管梗阻扩张明显。结论:在结肠癌性肠梗阻的诊断中,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隐神经阻滞(S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0例接受单侧TKA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5例)。对A组于TKA麻醉前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股神经阻滞(FNB),B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SNB。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1周和2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股四头肌肌力,术后运动恢复及感觉恢复时间,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48 h、72 h、1周、2周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均小于B组(P均<0.05),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48 h及72 h均低于B组(P均<0.05)。A组运动恢复时间为术后(25.28±4.55)h,感觉恢复时间为术后(33.20±2.92)h,均长于B组[(14.64±2.16)h、(28.84±3.27)h,P均<0.001]。术后2周内,A组2例出现呕吐,B组1例头晕、1例呕吐;未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SNB干预对TKA后OA患者安全有效,且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FNB。  相似文献   
3.
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221例应用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方法治疗的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随访1~6年,记录其出院时和随访时的疼痛缓解程度和并发症。结果出院疼痛缓解程度的优良率为87.3%,有效率为97.3%;随访疼痛缓解程度的优良率为65.9%,有效率为83.0%。本组未发现神经并发症。结论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疗效可靠,作用持久,罕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d、3个月、12个月,运用T-ScanⅢ咬合检测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检测患者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及肌电活动,评价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双侧咬合平衡性、术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及双侧同名肌电对称率在术后3d、3个月显著减小(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3个月和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3d、3个月相比,12个月麻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术前(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咀嚼肌瘫痪。结论: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术后3d、3个月患者咀嚼肌功能降低,但术后12个月均可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腰痛加重情况与其步态中脊柱和骨盆运动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LSS患者开展6 min步态负荷试验,通过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其脊柱、骨盆运动参数,分别于试验前后进行下肢和腰痛的疼痛VAS评分。根据测试后下肢痛和腰痛的加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下肢和腰痛明显加重) 8例、B组(仅下肢痛明显加重) 12例和C组(下肢和腰痛未加重) 9例。对三组步态前后的脊柱、骨盆倾斜度进行比较,并将之与腰痛加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试验前相比,A组试验后的腰椎前倾度和骨盆前倾度均显著增大(P0.05),而B和C组仅腰椎前倾度显著大于试验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前倾度与腰痛加重呈负相关关系,骨盆前倾度增加与腰痛加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LSS患者在步态负荷时,腰椎前倾度减小和骨盆前倾增加,均可能会引起腰痛加剧,腰椎前凸增加可能是导致其腰背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蝶腭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蝶腭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蝶腭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记录术后24 h、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数字量表(N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计算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19%(33/37)、97.30%(36/37)、100%(37/37)、100%(37/37)及100%(37/37),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67.57%(25/37)、54.05%(20/37)、29.73%(11/37)、8.11%(3/37)及5.41%(2/37),未见重度麻木者。术后24 h,18例(18/37,48.65%)出现面部血肿,3例(3/37,8.11%)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均于72 h内缓解;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蝶腭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1]。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中有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此项数据的调查结果则高达51%~61.6%。在被调查的癌痛患者中,80%的调查对象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临床医生往往更重视癌症的病因治疗而忽略对癌痛的控制,另一方面,有些医生和患者对疼痛治疗存在的认识误区也影响了对疾病的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赵睿  杨立强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975-2980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晚期癌症常伴随出现疼痛,称之为癌痛,是困扰和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问题。随着人类对蛛网膜下腔药物扩散研究的深入,鞘内注射(IT)给药方式逐渐应用到疾病的治疗当中。其中鞘内药物输注设备(IDD)被大量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近年文献,涉及IDD适应证及临床效果、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和经济学因素,对IDD应用于癌痛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得出在IDD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尊重患者意愿,并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爆发性、短暂性、刺激性、周期性的疼痛,疼痛分布在三叉神经单支或多支分布区,发生率3—5/10万人年,并且随着年龄上升。另有报道,三叉神经痛的国内及国外发病率分别为47.8/10万人口和62.6/10万人口。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伴随高发的抑郁和焦虑异常[1]。其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