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宋志宏  屠鹏飞  赵玉英  郑俊华 《中草药》2000,31(11):808-810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主要为HPLC从国产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Wight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 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Ⅰ)、类叶升麻苷(Ⅱ)、cre-natoside(Ⅲ)、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Ⅳ)、异类叶升麻苷(Ⅴ)、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Ⅵ)和红景天苷(Ⅶ)。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82.
女中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县515名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与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为及时、合理地实施女生经期卫生教育和保健提供依据。l对象和方法1.l调查对象为我县城镇3所学校高一年级515名有月经初潮经历的女生。年龄12-16周岁。农村Zll名,城镇AN名。1.2方法统一印制调查表格,采用问卷方式结合个别谈话了解,对调查对象月经初潮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状况等资料集中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与分析2.1初潮年龄月经初期年龄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城镇平均!3.5周岁,农村平均14,!周岁。2.2‘“理状况与知识来源2.2.!‘“理状况心情平静、有成人自豪…  相似文献   
583.
赵玉英 《大医生》2024,(2):94-96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对其炎症和疼痛程度改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至民勤县中医院就诊的1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常规疗法,n=93)和治疗组(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疗法,n=93),针对两组患者疼痛和血清指标改善情况、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临床指标展开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分值更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AS28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分值更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抗环瓜氨酸抗体(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更低(均P <0.05);治疗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 <0.05)。结论 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还能够降低血清指标、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8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术后左内乳动脉桥血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患者内乳动脉桥的血流状态探索一种有效、安全及简便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CABG术后 3 6例患者 (据左前降支狭窄程度分为两组 :1组 ,狭窄≥ 90 % ;2组 ,狭窄 <90 % )进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定左内乳动脉 -前降支 (LIMA -LAD)血管桥的各项血流参数并计算出收缩期血流量、舒张期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量 ,与术中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TTFM (transit-timeflowmeter)直接测量的LIMA -LAD血管桥各期血流量分析比较。结果 ①LIMA -LAD血管桥术中经TTFM检测及术后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测 ,其舒张期血流量与舒张期血流量 收缩期血流量比值相关性较好 (r值分别为 0 .67,0 .78) ;②组间舒张期血流量 收缩期血流量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术中P =0 .0 0 0 ;术后P =0 .0 3 8)。结论 ①经胸多普勒超声可作为CABG术后检测LIMA -LAD血管桥血流特征的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②CABG术前前降支狭窄越重 ,CABG术后LIMA -LAD血管桥的冠状动脉血流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585.
三种松果菊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松果菊是菊科Compositae松果菊属Echinacea植物,分布在北美洲,该属植物约有9种[1] ,主要药用种是狭叶松果菊E .angustifolia ,紫花松果菊E .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 .pallida。松果菊的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肯定[1~4] 。对松果菊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有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现将其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化  相似文献   
58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不同时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PCI术后采用DAPT的冠状动脉CTO 480例,按照DAPT时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DAPT>12个月方案者为延长DAPT组(274例),采用DAPT 12个月方案者为标准DAPT组(206例)。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DAPT用药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PCI情况,记录比较两组随访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比较两组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生存情况。结果延长DAPT组有PCI史所占比例高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PCI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司匹林加硫酸氢氯吡格雷方案延长DAPT组258例(94.2%)多于标准DAPT组172例(83.5%);采用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方案延长DAPT组16例(5.8%)少于标准DAPT组34例(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长DAPT组MACCE发生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延长DAPT组无MACCE生存率高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结论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术后50%以上选择延长DAPT,采用延长DAPT患者预后优于采用标准DAPT患者,且不增加中重度出血。  相似文献   
587.
Ommaya囊植入术在神经外科常用于治疗脑积水以及脑室内给药, 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Ommaya囊进行鞘内注射给药目前国内尚未开展, 检索国外文献仅有少量报道。60%~90%未经治疗并存活到成人时期的脊髓性肌萎缩2型(SMA2型)患者往往伴有复杂的脊柱侧弯和关节畸形。诺西那生是治疗SMA2型的有效药物, 其给药途径为鞘内注射, 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困难。文中总结了对1例复杂脊柱侧弯畸形的SMA2型患者进行Ommaya囊植入以及术后给药的过程, 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88.
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挑战之一。作为经典的前向技术的重要补充,逆向技术是该治疗的重要方法。尽管经常被用于最复杂的病变,但逆向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自逆向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了重要改进,使其更安全、更快、更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