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71.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C反应蛋白(CRP)基因启动子区-717A/G和-390C/A/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以及与冠心病(CHD)和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北京医院住院患者分为CHD组(111例)及对照组(101例)。-717A/G位点运用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ELP)的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390C/A/T位点运用序列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SSP)检测多态性。为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干扰,综合考虑与CHD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相关性。结果在汉族人群中-717A/G多态性各种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研究对象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CHD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0C/A/T多态性与CRP水平相关,-390C/A/T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P<0.05)基因型频率(P<0.05)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CHD相关危险因素发现该位点依然与CHD显著相关,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得CHD的概率是不带T等位基因个体的2.66倍。结论-717A/G多态性与CRP水平和CHD未见相关;CRP基因-390C/A/...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C-反应蛋白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C-反应蛋白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0年6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31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检测C-反应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性.结果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较同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休克、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病变为主,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约32.3%.完全血运重建率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少,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出院30天死亡率(OR=1.23,95%CI为0.81-1.89)差异无显著性,但青年女性院内死亡率(OR=1.15,95%CI为1.04-1.37)高,男性患者1年死亡率更高(OR=1.21,95%CI为1.07-1.47).接受介入治疗年青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OR=0.96,95%CI为0.74-1.26)及出院30天死亡率(OR=1.07,95%CI为0.90-1.29)差异无显著性,但1年死亡率更高(OR=1.13,95%CI为1.01-1.29).结论 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史、心源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和C-反应蛋白的比例较高,但完全血运重建率低,PCI术后1年死亡率高.因而有必要对年青女性人群最佳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①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与腹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②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Ⅱ~Ⅲ级的CHD心内矫治术和腹部手术患者各8例,按手术类型分为CHD患者和腹部手术患者两组.全身麻醉后前臂静脉一次性注射舒芬太尼5μg/kg或2μg/kg,并在静脉注药后1、3、5、10、20、30、60、120、180、240和360min,采肝素抗凝血浆1mL置入密封真空试管中,-80℃低温保存待测.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③结果 舒芬太尼在CHD和腹部手术患者的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可用三指数函数方程表示.两组间的P、A、B、 t1/2α、k21、k13、Vc、Vd、CL和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HD患者的P、A、B分别是腹部手术患者的4.5,4.5和3.0倍(P〈0.01), Vc、Vd和AUC分别为1.6倍、1.7倍和3.9倍,而CL约为其2/3.④结论 舒芬太尼在CHD和腹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均可用三室模型描述,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和心内分流及其腹内压的增加均可影响舒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国产舒芬太尼(阿片受体激动剂)单剂量给药在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NYHAⅡ~Ⅲ级的成年心脏手术患者8例,麻醉后,经前臂静脉一次性静脉注射国产舒芬太尼5μg.kg-1;采集给药后1,3,5,10,20,30,60,120,240,360 min血标本,-40℃低温保存直至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时间衰减曲线的三指数函数方程表示为Cp(t)=14.77e-0.518t+3.78e-0.048t+0.32e-0.004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π=(0.03±0.02)h,t1/2α=(0.25±0.07)h,t1/2β=(3.68±2.44)h,Vc=(0.29±0.09)L.kg-1,Vd=(8.24±5.07)L.kg-1,CL=(0.03±0.00)L.(kg.h)-1。结论国产舒芬太尼在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体外循环可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低温体外循环对舒芬太尼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NYHAⅡ~Ⅲ级的心脏瓣膜置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普通外科手术组(Ⅰ组,n=7)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组(Ⅱ组,n=9)两组。入室后建立前臂静脉通路,麻醉后一次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kg-1。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180,240,360 min,采肝素抗凝血浆1 mL置入密封真空试管中,-80℃低温保存直至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舒芬太尼在两组患者的药动学可用三室模型完整描述,其三指数函数方程分别为:Cp(t)=27.7e-1.871t+6.9e-0.117t+2.3e-0.019t和Cp(t)=24.8e-0.526t+5.4e-0.053t+0.16e-0.0017t,2组间的π,α,β,t1/2α、t1/2β和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病患者药动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低温体外循环与血液稀释及剧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均可影响其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先心病心内矫治术患者低温体外循环对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NYHAⅡ~Ⅲ级的先心病手术患者16例,分为先心病普通手术组(n=7)和体外循环下先心病矫治手术组(n=9)。入室后建立前臂静脉通路,麻醉后一次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kg-1。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240,360 min采肝素抗凝血浆1 mL。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2组患者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完整描述,其三指数函数方程分别为:Cp(t)=16.6e-1.786t+6.6e-0.171t+0.23e-0.025t和Cp(t)=12.8e-0.457t+3.3e-0.046t+0.4e-0.0048t,2组的t1/2π,t1/2α,t1/2β,Vc,Vd,CL和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先心病患者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低温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可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 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R—I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型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I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杂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O.01,P〈O.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O.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I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I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O.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牛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I表汰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15例,其中伴有不典犁增生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中TGFF-β1及其受体TGFOR Ⅰ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子宫肌层侵蚀面积被选择地染色.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复朵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β1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止相关(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JβR-Ⅰ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Ⅰ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杂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GF-β1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而其促进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和血管发生,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机制.TGF-β1进子宫内膜癌发生与转移的作用均与TGFβR-Ⅰ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80.
赵昕  何周康  唐莲  刘潇 《中南药学》2009,7(12):946-948
目的研究细菌溶解产物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液免疫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200名,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对治疗前后3个月的体液免疫水平及6个月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体液免疫中IgG、Ig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IgM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P〈0.01)。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因之一,细菌溶解产物对患儿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明显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