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水平联合肌钙蛋白(cT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胸痛中心做冠脉造影的患者182例。根据造影结果,患者分为AMI组和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A/UA)。结果与SA/UA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Lp-PLA2活性水平更高[(175.41±58.05)u/L比(152.28±46.82)u/L,P<0.01]。Lp-PLA2与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正相关。Lp-PLA2活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2(95%CI:0.514~0.709,P=0.030),Lp-PLA2的cut-off值为156.5 u/L(敏感性61%,特异性62%)。Lp-PLA2水平与AMI的患病率相关,OR为1.008[95%CI:1.000~1.016,P=0.043]。结论Lp-PLA2活性水平不依赖于肾功能,联合cTn I,可作为胸痛患者AMI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69.38±7.60)岁。低分子肝素5000~7500IU,bid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为67.31%。低分子肝素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等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增强氨氯地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氯地平是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本文报道应用氨氯地平治疗60例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结果。第1组单纯口服氨氯地平,第2组口服氨氯地平加上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果表明,第1与第2组患者14种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4.12%与94.5%。14种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卡氏心功能测定均有明显的改善,但第2组的效果更好(P<0.05)。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明显,舒张压的下降略逊于收缩压,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后,有效率从86.62%增至93.34%。在第1与第2组中,心绞痛的发作分别减少了52.64%与70%。  相似文献   
14.
比较索他洛尔与美西律对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60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双盲随机试验,分为Sot量与Mex组。结果:Sot组总有效率为83.33%,Mex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Sot与Mex对室性早搏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4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硝酸异山梨酯组 (32例 )予硝酸异山梨酯 2 0mg ,iv ,gtt,qd ;复方丹参组 (32例 )予复方丹参 2 0mL ,iv ,gtt ,qd。均连续用药 4wk。结果 :硝酸异山梨酯组治疗后 6 酮前列腺素F1α(99± 6 9)ng·L- 1]、一氧化氮 [(134± 88) μmol·L- 1]均较治疗前 [(75± 5 8)ng·L- 1,(91± 85 ) μmol·L- 1]上升 ,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0 .6 4± 0 .2 7)×10 3AU·L- 1vs (0 .5 4± 0 .2 4 )× 10 3AU·L- 1]、凝血烷B2 [(111± 2 31)ng·L- 1vs (71± 14 6 )ng·L- 1]、内皮素 1[(98± 6 2 )ng·L- 1vs (80± 4 7)ng·L- 1],浓度均下降 (P <0 .0 5 ,P <0 .0 1)。复方丹参组无此变化 (P >0 .0 5 )。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可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喀什地区和上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方案差异,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随访时间6个月,对比两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文化水平、收入、到院时间、Killip心功能分级、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心超情况。结果 喀什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上海,男性患者比例高于上海(P<0.01)。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低于上海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于上海患者(P<0.01)。喀什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低于上海(P<0.05),再灌注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均明显低于上海患者(P<0.01)。半年后随访,喀什地区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者明显多于上海(P<0.05)。结论 喀沪两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分布上存在差异,喀什地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及再灌注率、PCI率较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多,需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提高当地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消心痛片剂作对比。方法选取96例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消心痛组和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均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他汀类及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在此基础上,第一组加服消心痛片(消心痛组);第二组加服速效心痛滴丸(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等参数。结果速效心痛滴丸组与消心痛组相比,心绞痛症状缓解以及心电图变化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头痛、心动过速、腰部不适、口唇麻木及不良反应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效心痛滴丸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心电图的改善均高于传统治疗心绞痛药物消心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共476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MINOCA组(56例)和MICAD组(42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结构、冠脉病变特征、危险因素等。结果:与MICAD组患者比较,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大(P<0.05)、男性较少(P<0.05),吸烟患者较少(P<0.05),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比例较低(P<0.05);空腹血糖、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值、LDL-C值更低(P<0.05);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更低(P<0.05)。MINOCA组患者的多支病变比例显著低于MICAD组(P<0.05)。在心脏结构方面,MINOCA组和MIC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和糖尿病是MINOCA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年龄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诊所血压控制水平将179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患者诊所血压控制满意(血压〈140/90mmHg);Ⅱ组患者诊所血压未控制(血压≥140/90mmHg)但自测血压正常;Ⅲ组患者为顽固性高血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10%为勺型组。结果 Ⅲ组的非勺型患者(66.7%)较Ⅰ组(44.4%)及Ⅱ组(48.0%)显著增多(P〈0.01)。Ⅲ组的左室肥厚患者(62.7%)较Ⅰ组(11.7%)及Ⅱ组(34.1%)显著增多(P〈0.01)。3组勺型和非勺型患者间的左室肥厚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治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水平、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改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情况及游离甲状腺素(FT3)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入住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的238名冠心病患者,分析其甲状腺功能情况;在排除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甲减)、亚临床甲减后,其余217例患者根据FT3水平被分为正常FT3组(192例)和低FT3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1)238名患者中甲亢2例(0.84%),甲减11例(4.62%),亚临床甲亢3例(1.26%),亚临床甲减5例(2.10%),低T3综合征25例(10.50%);(2)与正常FT3组比较,低FT3组患者总胆固醇[TC ,(4.14±1.59) mmol/L比(7.33±1.72) mmol/L]、载脂蛋白 E [ApoE ,(3.91±0.98) mmol/L比(4.55±1.52) mmol/L]、肌酐[Cr ,(97.99±30.85)μmol/L比(116.64±43.20)μmol/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140(62-462) pg/ml比739(304-4922) 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冠心病患者中FT3降低的患者合并三支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 FT3组(76.0%比40.1%, P<0.01)。结论:低游离甲状腺素综合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降低的患者更容易多支血管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