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系统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CBM从建库到2019年1月关于EA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试验。采用改进后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章,共4 0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12.21±2.62) mm,最小为(2.22±1.86) mm;非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9.92±1.37) mm,最小为(1.8±1.4) mm。所纳入文献存在较大异质性(I~2=95%,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EAT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SMD=1.07,95%CI:0.75~1.38,P0.05);冠心病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与CT测量的EAT厚度值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结论:EAT具有临床易用性、成本效益和非暴露特征,超声心动图或CT测量EAT厚度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及风险分层上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分析目前我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参考区间的来源、上下限分布及决定限(切值)的现状情况.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向参加2014年HbA1c室间质量评价的1 250家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通过网络上报方式收集各实验室HbA1c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值、切值、来源情况、方法原理、仪器和试剂等相关信息,并对切值分别按照仪器系统和省市区域进一步分组.采用SPSS 19.0和微软Excel 2007软件,按照来源、上下限及切值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共953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参考区间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为:试剂和仪器厂家说明书约70%,《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近17%,实验室自己确定为7.0%.参考区间上下限及切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差异较大,而中位数与平均值较为接近,且上下限出现了交叉情况,不同仪器系统组间第2.5%和97.5%百分数(P2.5和P97.5)分布差异大.HbA1c参考区间下限分布范围为0%~6.4%,上限分布范围为5.2%~18.5%,切值分布在5.1%~17.0%.各仪器组及区域组内切值的均值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国有40%以上的实验室将HbA1c参考区间设置为4.0%~6.0%,切值为6.5%,但总体不统一.应建立适应我国多数地区和主要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及切值,为HbA1c标准化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5.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第13项指标"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了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析系统。近3年,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有所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有所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中位数相对稳定。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的监测,对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推动三级公立医院重视室间质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66.
患者女.37岁,教师,因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2年半,并伴随暖气、腹胀、纳差、便秘、于1994年2月入院。病初曾到多处医院就诊,疑诊急性胃炎和溃疡病,X线钡餐检查,胃、十二指肠未发现病变.即用抗生素和溃疡病药物治疗,而症状不缓解,又内服中药煎剂,治疗仍无效。从发病至今,病人自述.消瘦,乏力、上腹部疼痛无节律不规则,进食后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泌乳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泌乳素对GLM的促炎作用.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GLM的患者64例及健康体检女性30例,对GLM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泌乳素水平进行比较;观察GLM患者的乳头凹陷情况、乳头溢液情况与泌乳素水平间的关系;同时观察GLM患者泌乳素水平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GL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155,P<0.05).GLM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249,P<0.05),泌乳素与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0.274,P<0.05).泌乳素水平与患者乳头凹陷无明显相关性(r=-0.159,P=0.211),泌乳素水平与患者乳头溢液无明显相关性(r=-0.028,P=0.825).结论 泌乳素对GLM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结合米兰会议最新确定的性能规范设定模式,为我国特殊蛋白质各检验指标推荐允许总误差(TEa)和允许不精密度(允许CV)。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EQA软件,收集参加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第1次全国特殊蛋白质指标EQA活动的925家实验室数据以及上报当月IQC结果的742家实验室数据。用Excel 2010和SP_SS 19.0软件分别统计Ig A、Ig G、Ig M、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_)、类风湿因子(RF)、转铁蛋白、前清蛋白、Ig E、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共11个指标的EQA数据,按批号计算每个实验室的"百分差值"及其P_10、P_90。分别统计11个指标的IQC数据,按批号计算所有实验室"在控变异系数(CV)"的P_80。前9个指标的EQA"百分差值"和IQC"在控CV"分别与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TEa和允许CV进行比较。结果 EQA数据显示,仅转铁蛋白、Ig E和ASO 3个指标采用基于当前技术水平推导出的TEa(分别为9.38%、12.02%和9.92%)作为各自TEa的推荐标准;其他指标均有80%以上的实验室达到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TEa的要求,可用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TEa作为推荐标准。IQC数据显示,CRP_和前清蛋白指标有80%以上实验室分别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最佳和适当水平允许CV的要求,而其他指标均不足80%的实验室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最低水平允许CV的要求,进而除CRP_和前清蛋白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使用基于当前技术水平推导出的允许CV作为推荐标准。结论初步研究了我国特殊蛋白质检验指标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所能达到的性能水平,并为各指标推荐符合我国现状的TEa和允许CV。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统计并分析全国861家临床实验室特殊蛋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来源及上、下限现状。方法2018年10月全国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向所有参加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室下发参考区间信息调查表,特殊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E、IgG、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转铁蛋白(TRF)和前清蛋白(PA)共11项,实验室自愿参加此次调查活动并按照规定格式以网络方式上报参考区间相关信息,调查包括参考区间上限、下限、来源、是否验证、分组规则等,并与已颁布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中的特殊蛋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此次共有861家实验室回报了参考区间。特殊蛋白参考区间的来源主要为仪器或试剂说明书(75.2%~79.9%),39.6%~47.4%的实验室对参考区间进行了验证;参与此次调查实验室中仅有0.3%~2.5%的临床实验室按照性别分组来制定参考区间。实验室参考区间上、下限与已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比较,除C4参考区间上限(54.9%)、CRP参考区间下限(93.7%)、PA参考区间下限(52.4%)和TRF参考区间下限(53.1%)外,其他项目不足50%的实验室使用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行业标准给出的参考区间一致。结论仅个别临床实验室使用特殊蛋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且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未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因此推广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