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其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发病时间超过12 h的STE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介入治疗,观察其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尼群地平和心痛定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对比研究何胜虎,徐遐华近10余年来,钙离子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我们于1992年3月至1993年9月用随机单盲自身交叉对照法观察了尼群地平和心痛定对22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病因不明的心悸患者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clia,AVRT)的价值。方法 97例疑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心悸患者,其中心悸发作时无心电图记录者33例,有心电图记录但机制不明者64例。在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递增剂量ATP(5~40mg),全部受试者均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95例完成了研究,其中ATP试验阳性67例(70.5%),包括出现房室结双径路(atrioventricular node dual pathway,AVNDP)征象者44例(46.3%)、出现隐匿性旁路(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征象者23例(24.2%)。ATP试验对AVNRT或AVRT的阳性预测值为94%,敏感性为86.3%,阴性预测值为64.3%,特异性为81.8%。结论 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ATP对心悸患者AVNRT和AVRT的阳性预测值高,是判明心悸病因的一个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摘要患者,男,16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于10年前学校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查体:口唇无紫绀心室率90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6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全胸片,12导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5.
6.
扩张型心肌病多散发,且发病隐匿,病因不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死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差,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近年来基因突变致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就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特点、突变基因和突变基因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波动性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损伤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Rho/Rho激酶Ⅰ(ROCKⅠ)mRNA含量影响的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的培养基中加入5.50 mmol·L-1葡萄糖200μL,培养48h;损伤组的培养基中先后加入5.50,20.00 mmol·L-1葡萄糖200μL,培养48h;丹参酮ⅡA低、中、高浓度组在损伤组的基础上,加入10.00,30.00,50.00μg·mL-1丹参酮ⅡA 200μL,培养48 h;阳性对照组在损伤组的基础上,加入100.00 mg·L-1维生素C 200μL,培养48 h。比较6组细胞的MDA、SOD、NO、NOS、ROCKⅠmRNA等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浓度组及阳性对照组的SOD、NO、NOS含量均较损伤组增高,MDA及ROCKⅠmRNA含量均较损伤组降低,但除丹参酮ⅡA低浓度组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述指标以丹参酮ⅡA高浓度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波动性高糖体外诱导的HUVEC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增强其SOD、NO、NOS活性、降低MDA及ROCKⅠmRNA表达,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活性氧、降低脂质过氧化、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通过Rho/Rho激酶系统抑制NOS表达,进而影响NO分泌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上腔静脉(SVC)血流频谱的特点及随呼吸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均取平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右侧锁骨上窝探测上腔静脉,记录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的频谱曲线,测量同一呼吸周期中频谱曲线各波峰值及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其呼吸变化率。结果经右锁骨上窝svc长轴切面获取svc多普勒图像较为清晰。所有所得svc血流频谱中,S波与D波的波幅均远大于心室收缩期反向波VR波和心房收缩期反向波AR波。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频谱主波变化明显(P〈0.05),吸气时增大,呼气时减小(P〈O.05),整个呼吸周期S波峰值大于D波,VR波与AR波变化不明显(P〉0.05)。主波速度时间积分的呼气相变化率小于吸气相变化率,差异明显(P〈0.05),D波速度时间积分的呼气相及吸气相变化率大于s波的变化率(P〈0.05)。结论经右锁骨上窝探测SVC血流频谱可获得清晰图像,自主呼吸对SVC血流频谱形态及各波峰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变化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7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CSS),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CHD组 TBIL、DBIL、I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双变量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CSS呈负相关。TBIL、IBIL与 TC、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BIL水平与CHD程度呈负相关,低血清BIL水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脂类代谢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无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发生的23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明显临床心肌梗死证据的27例患者(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在高血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心肌梗死组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心绞痛史等方面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无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心肌梗死组多,侧支循环建立较好。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要低于心肌梗死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部分患者可无心肌梗死表现。除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制因素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部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较长的心绞痛史,冠状动脉病变弥散,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所以在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到完全闭塞时可不表现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