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Ab耐药性愈来愈强,出现了大量多药耐药菌株.资料表明,烧伤科多药耐药Ab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部分医院烧伤科Ab暴发流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治疗Ab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之一,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最常见的因素~([2-5]).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以磨痂术加中药异种皮覆盖治疗深Ⅱ。烧伤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4岁,烧伤面积在6%~40%之间,烧伤部位:前后躯干,四肢,烧伤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8例化学烧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烧伤在整个烧伤领域中占第二位,如何诊治化学烧伤,尤其是受伤现场的急救处理,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我科1988年1月~2005年12月化学烧伤患者19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抗休克煎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以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煎剂,1剂/d,150 ml/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48、72 h的血乳酸值,心率、尿量及烦躁、口渴、汗出、肢厥等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72 h时,治疗组血乳酸值、心率、尿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85、3.219、7.429,P均<0.01),烦躁、口渴、汗出、肢厥休克症状的消失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0.16、7.37、5.63、4.29,P均<0.05).结论 抗休克煎剂配合治疗重度烧伤休克,可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减少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烧伤合并骨折是烧伤科较常见的复合伤,我科1990~2007年间共收治烧伤合并骨折患者35例,治愈32例,死亡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已引起国内外重视.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笔者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60例烧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PLT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T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的变化,探讨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烧伤后24 h测定烧伤病人PLT计数、MPV、PDW值,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参数与烧伤程度的关系;测定可能引起PLT计数改变的因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接受成分输血、切削痂手术面积、生长激素应用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PLT计数早期恢复正常的因素。结果:①烧伤后24 h测定PLT参数,健康对照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MPV和PDW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烧伤组PLT计数,MPV和PDW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烧伤组(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和静滴乌丝他汀治疗均是疗后PLT计数早期恢复正常的保护因素。其中烧伤总面积约小,越有利于疗后PLT计数恢复正常范围;静滴乌丝他汀治疗有利于疗后PLT计数恢复正常范围。结论:重度烧伤病人伤后24 h的PLT计数、PDW、MPV均有明显改变,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病情。  相似文献   
18.
周滇  王雯  虞俊杰  吕国忠 《临床荟萃》2015,30(3):304-307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导致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10例,取患者足部创面分泌物,置于灭菌试管内,样本1小时内送检,对所培养出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分析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糖尿病足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为64.5%,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43株(59.7%),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23株(31.9%),以金黄色葡菌菌、粪肠球菌居多;真菌6例(8.3%);其中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10年(OR =2.115),使用抗菌药物>2次/年(OR =2.342),出现骨髓炎(OR=4.579)是糖尿病足感染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普遍,糖尿病足发生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应根据耐药菌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整体观救治理念对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及烧伤后畸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危重烧伤病程上应用早期治疗与晚期治疗相统筹考虑,烧伤创面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创面覆盖与机体脏器保护相结合,烧伤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的治疗原则,对危重烧伤的早期急救与中晚期创面修复、伤后重要脏器保护、后期功能康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危重烧伤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整体观理念进行救治后成功率明显提高,LD50由5年前的TBSA86.8%上升到98.4%。烧伤后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救治观在危重烧伤的救治中效果确切,不但提高抢救了成功率,而且降低了伤后的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化学烧伤在整个烧伤领域中占第2位,是急诊医学中的重要一环.受伤时的急救处理对烧伤临床治疗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我科在1998年~1999年因化学烧伤而收住入院的患者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