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制备槐定碱阳离子脂质体,并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阳离子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采用MTS方法考察槐定碱阳离子脂质体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槐定碱阳离子脂质体呈类圆形,表面光滑,其平均粒径和聚分散指数分别为242.2 nm和0.180,表面电荷为+32.5 m V,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8.62%和5.97%。槐定碱阳离子脂质体对3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均明显高于槐定碱,而空白阳离子脂质体对细胞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槐定碱的载体有利于将药物透过细胞膜,提高抗肿瘤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考察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CA1区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缺血再灌注加依帕司他组(依帕司他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1 h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开始时丹红注射液组、依帕司他组分别按2 mL·kg-1、20 μg·kg-1在0,24,48 h尾静脉注射给药,72 h后处死大鼠取材。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考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病理形态变化、AR的阳性细胞指数以及A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给药72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较多,分布排列紊乱,且AR的阳性细胞数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红注射液组和依帕司他组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分布排列更整齐;丹红注射液组AR的阳性指数降低(P<0.05),且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大鼠海马CA1区AR的表达。丹红注射液对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考察自乳化给药系统对雷公藤甲素的肝肾毒性影响。方法 构建荷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裸鼠肿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和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灌胃给药,每2天1次,连续23 d,末次给药24 h后,各组裸鼠采血收集血清,检测各裸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尿酸;动物死亡后称重,解剖取肝、肾,观察形态,计算肝、肾指数;取各组裸鼠肝、肾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与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相比,给药后裸鼠血清AST和ALT极显著下降(P<0.01);总蛋白显著升高(P<0.05),白、球蛋白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显著下降(P<0.05);尿酸极显著下降(P<0.01)。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肝细胞轻微肿胀,少见炎细胞灶状浸润;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肝组织出现脂肪变形,肝细胞细胞核增大,碎片状坏死,中重度纤维化。2组动物的肾脏组织均无明显病理特征。结论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肝肾毒性明显小于雷公藤甲素原料药。  相似文献   
34.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化疗药物的出现并普遍应用,肺结核病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5.
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鑫君  程巧鸳  赵宁  李范珠 《中草药》2008,39(5):679-682
目的 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以包封产率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质量浓度0.01 g/mL,川芎嗪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4,进风温度120℃,空气流速500 L/h,所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表面圆整,载药量为(18.60土0.15)%,包封率为(93.01士0.76)%,平均粒径为(10.69±0.64)μm.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15 h内拟合Higuchi方程Q=19.798 t1/2 25.209(r=0.997).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包封产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到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和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但雷公藤甲素由于其自身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治疗窗窄等问题,且对生殖、消化、造血系统等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被极大限制了。国内外医药工作者通过尝试开发雷公藤甲素的新型给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雷公藤甲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近些年有关雷公藤甲素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现有的新型给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期为今后更好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深入了解雷公藤甲素的体内药动学和作用机制,从根本上开发减毒增效的药物载体,使雷公藤甲素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对荷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荷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空白辅料组,灌胃给药,每2天1次,连续18 d,每3天测定瘤体积;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比较各组裸鼠的体质量、肝脏与瘤块质量,计算抑瘤率,并对瘤块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均可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与雷公藤甲素相比,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可以提高抑瘤率,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对肿瘤抑制作用更佳,且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空白辅料组对肿瘤无抑制作用。结论 自微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8.
摘 要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处方工艺;以自微乳平均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进一步优化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处方;并对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药剂学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最优处方为: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20%、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EL 35)40%、助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 400)40%。自微乳化后平均粒径为43.48 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30 s。结论: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平均粒径和外观形态符合制剂学要求,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为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制备并评价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制剂。方法:以Poloxamer407、Poloxamer188、HPMC为凝胶剂基质制备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采用倒置法测定载药凝胶的胶凝温度,用超声波粘度计测定载药凝胶的粘度,并考察其稳定性和溶蚀时间。结果:所制备的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胶凝化温度为30.3℃,凝胶粘度为540mPa.s,凝胶在25℃和35℃下稳定,且体外溶蚀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制备的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其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0.
摘 要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在25℃避光条件下5 h内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及氟比洛芬酯的含量变化;测定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及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变化。结果: 在25℃避光条件下放置5 h,各配伍液的外观、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的配伍液外观和粒径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5 h内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