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巨细胞病毒(HCMV)糖蛋白gB、gH基因型变异的方法。方法 以HCMV糖蛋白基因gH、gBn、gBclv为靶序列,设计17条具有型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反向杂交检测23例中国和6例德国移植患者HCMVgH、gBn、gBclv基因型变异,其结果与直接测序进行比较。结果 23例中国患者HCMV糖蛋白为gH1和2型,gB1、2和3型,未见gB4型;而6例德国患者的HCMV糖蛋白涵盖gH1和2型,gB1、2、3及4型。中、德国两患者均可同时感染2种不同基因型的病毒株。反向杂交技术对检测患者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病毒株优于直接测序。结论 PCR-反向杂交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HCMV糖蛋白基因型变异。  相似文献   
42.
病毒感染中TNF信号传导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及配体超家族通过诱导细胞的生长、分化、死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机体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病毒诱导感染细胞表达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配体后可被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清除,是机体抵抗病毒侵害的防御机制之一。本文介绍了病毒诱导TNF受体与配体结合至激活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43.
44.
人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糖蛋白B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糖蛋白B基因型。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器官移植受者外周血细胞和输卵管妊娠患者生殖道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gBn和gBcls基因并测序分型。结果 分离到44例HCMV gBn、gBcls阳性基因,32例有HCMV gBn基因分型结果,其中l型8例(25%),2型2例(6%),3型22例(69%),未见4型,分布以gBn3型为主。HCMV gBcls基因分型结果为26例,其中l型14例(54%),2型5例(20%),3型7例(26%),未见4型,gBcls基因型则散在分布,以1型为多见。21例同时得到gBn、gBcls基因分型结果,其中8例(36%)表现出基因型别不一致。表现为gBclsl-gBn3型。结论 HCMV临床分离株,其糖蛋白基因分别属于gB基因型l-3型,并存在较多的gBcls与gSn基因型别的不对应现象,提示HCMV临床株有较高频率株内基因重组发生,是否由此导致病毒抗原性发生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达和传播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我院血液标本分离的17株AB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测定,应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7株AB菌有10株为泛耐药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等也有较高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最高。17株中TEM阳性13株,OXA-23群阳性10株,ADC阳性12株,其余基因均阴性。13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10株TEM OXA-23群 ADC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TEM、OX-A-23群及ADC等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OXA-23群基因的获得和传播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滥用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阳性23株(85.2%)、aac(6′)-I阳性18株(66.7%)、ant(3″)-I阳性22株(81.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5.2%。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23株(85.2%)。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汤剂在伴有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下对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VIER、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e等数据库查找中药汤剂治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对照案例数据并核对文献共纳入文献28篇,对照措施为西药对照或空白对照。采集文献中的数据利用Stata、Winbugs、R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中的数据信息统一单位,由2位研究员经过筛选后除去数据不太清楚的文献和使用中药注射液,中成药的文献。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LVEF方面,红景天汤剂具有最佳疗效。在CK-MB方面,当归养心汤具有最佳疗效。在CTNI方面,炙甘草汤最优。在心电图方面,益气养心汤最优。结论 综合各个指标的结果,生脉汤剂,益气养心汤,参芪仙补汤,红景天汤剂是较优疗效的中药汤剂,在对肿瘤蒽环类化疗导致心脏毒性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并减轻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和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共获得149例BSI患者,分析确诊为BSI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BSI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患者共检出1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5株占58.64%、革兰阳性菌59株占36.42%、真菌8株占4.94%;病原菌检出最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39株,其次为烧伤科22株;Logisi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EICU病区是导致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3.105,95%CI=(0.998~9.659),P=0.050];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应加强对引起BSI患者的病原菌监测,结合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以改善BS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9.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并导致出现有生命危险的器官功能障碍。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相关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肠道免疫细胞凋亡增加、免疫功能受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能力下降、黏液产生减少、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肠道正常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潜在致病微生物增多和致病力增强;肠道产生的蛋白或脂质类组织损伤因子增多,这些因子、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物均可通过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下腔静脉途径进入系统,诱发或加重系统炎症反应失控和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0.
肺炎克雷伯菌(KPN)属于革兰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是除大肠埃希菌外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最重要条件致病菌[1].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选择性压力下多药耐药KPN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日益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