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并与其术前TCD和脑血管CAT检查结果进行三者分析比较。结果 TCD、CTA与DSA符合性DSA为标准,CTA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3.3%,特异性93.6%,符合率91.4%;TCD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7.5%,符合率83.9%。结论 TCD、CTA与DSA检查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各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446例脑梗死及随访1年内复发患者,进行CISS分型,同期调查并分析各亚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脑梗死亚型患者各危险因素与1年内梗死复发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1 446例患者中,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亚型741例, 穿支动脉病变(PAD)亚型501例,心源性栓塞(CS)亚型119例,病因不明(UE)亚型55例,其他(OE)亚型30例.1年内梗死复发125例,其中LAA亚型61例,PAD亚型38例,CS亚型21例,UE亚型5例,OE亚型0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重度狭窄与LAA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6.178、9.016,95% CI:2.262~11.749、3.023~15.172,P=0.012、0.004);高血压与PAD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786,95% CI:1.102~2.942,P=0.013);年龄、心房纤颤与CS亚型1年内脑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031、6.179,95% CI:1.012~1.051、1.045~35.128,P=0.003、0.032).结论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是LAA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PAD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心房纤颤是CS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袁良津  蒋鸣坤 《安徽医学》2004,25(5):376-377
目的 研究体温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aldisease ,A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定群研究的方法 ,对 2 89例ACVD患者入院时体温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将体温分为低体温 (≤ 3 6.5℃ )、正常体温 ( >3 6.5℃而≤ 3 7.5℃ )、高体温 ( >3 7.5℃ )三组。采用Logistic回归和成比危险函数 (proportionalhazardsfunc tion)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脑梗死组中 ,入院时低体温者病死率低而高体温者病死率高。脑出血组也有类似的趋势。结论 入院时体温升高是病死率增高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n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r 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受试者均予常规药物作为背景治疗。r TMS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r 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 r 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t=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与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关联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住院治疗的247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及时间分为非ND、72 h内ND与72 h后ND组,分析不同组脑出血患者各危险因素与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247例患者中,其中非ND组189例,72 h内ND组31例,72 h后ND组27例.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肿形状不规则(OR=1.136,95% CI 1.001~1.290,P=0.048)、破入脑室(OR=1.693,95%CI1.145 ~2.502,P=0.009)与72 h内发生ND呈独立相关.未鼻饲(OR=1.126,95% CI1.019 ~1.244,P=0.020)、肺部感染(OR=1.216,95% CI1.045~1.415,P=0.012)与72 h后发生ND独立相关.结论 血肿形状不规则、血肿破人脑室是72 h内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未鼻饲、肺部感染是72 h后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52例,Moyamoya病2例,阳性检出率67.5%。其中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2cm×18cm,1例出现小脑梗塞。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颈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成功植入16枚球囊扩张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1.7±4.8)%和(11.2±2.1)%;3个月随访12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同期检测患者MPV、Fg水平.结果 90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病变,23例正常.其中Ⅰ型25例;Ⅱ型31例;Ⅲ型5例;Ⅳ型5例;Ⅴ型1例.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平均MPV、Fg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MPV、Fg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