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新生儿及幼儿期,几乎所有被诊断为肝脏先天代谢异常性疾病的病例(表),在其肝脏功能障碍进展的同时都出现精神障碍。目前,对这类疾病的任何一种还没有根治性疗法。1980年人们利用环孢菌素A使全肝脏移植的成功率显著提高。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外科的Starzl等认为,这类疾病是肝脏移植的最好适应证,而对很多肝脏先天代谢异常性病人进行了肝移植手术。1988年报道,小儿达63例,成人达35例。但是,对此类疾病,即使不进行全肝移植,而仅补充缺损的酶,也是根本性的和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拟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其一,用肝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肝脏先天代谢异常性疾病是否可行,目前的情况如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其二,把所缺损的基因植入肝细胞内进行治疗,以及在进行此种疗  相似文献   
12.
董巍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39-240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在治疗急慢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入住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128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甘草酸二铵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和胸腺肽治疗,疗程均为60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丙氨酸转氨酶、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水平,以及总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ALT和SB的下降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能够较好地改善急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肝功能指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兼容性验证是过滤器工艺验证项目之一,以证实工艺及工艺条件对过滤器的特定性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文中介绍了兼容性的概念、兼容性验证的目的和除菌过滤器兼容性验证实验的方法,同时介绍了重复使用过滤器的兼容性验证和同系列药品在兼容性验证中的分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过滤除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根据药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除菌级过滤器,并结合特定的工艺条件对其除菌效率进行充分的验证是保证药品达到相应无菌保证水平的关键和必要条件。本文从过滤除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对验证除菌级过滤器除菌效率的3个阶段、验证的必要性、工艺特定验证的原理和方法、最差条件的选择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娅  李玉芳  宋春丽  董巍  赵刚  郧立杰 《河北医药》2012,34(15):2352-2352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包括选择动脉入路和完成血管显影,其成败关键在于动脉入路的选择.自首次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后[2],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其安全性、有效性、便捷性在介入途径中占主导.但桡动脉相对细小、易痉挛等特点成为经桡动脉介入一大障碍[3],选择合适穿刺器械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器械CORDIS及TERUMO穿刺套在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介入入路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心电图变化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3例,并依据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分为四组,统计各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胸前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足48小时与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患者造影结果对比、胸前导联ST段压低小于2mm与大于等于2mm患者造影结果对比:仅右冠脉病变及仅左回旋支病变例数差异无显著性,右冠脉或左回旋支合并左前降支病变例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下壁心梗患者若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右冠脉或左回旋支合并左前降支病变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常见的心肌病,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异常、抗肿瘤药物使用、遗传等因素相关.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腔扩大,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常预后不良,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对单纯糖尿病(A)组;微量白蛋白尿(B)组;临床蛋白尿(C)组,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TGFβ1等,结果A组TGFβ112.54±5.3ng/ml与正常对照10.14±5.8ng/ml无差别(P>0.05);B组TGFβ122.68±9.8ng/ml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GFβ1135.36±11.5ng/ml明显高于B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尿白蛋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TGFβ1在DN早期开始增高,并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提示TGFβ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RBP4水平增高(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RBP4无差异(P〉0.05)。②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TNp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抗oxLDL抗体的水平。方法间接ELESA测定。结果非冠心病组:抗ox-LDL抗体,17.67±4.4lEU/ml。冠心病心绞痛组,41.24±19.20 EU/m1.(t=6.503,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