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1篇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41.
小伙伴(语气仓皇,略显焦虑):“兄弟!快帮我看看,我这尿咋这个颜色,我还有救吗?”我:“莫慌!待我看看……哦哟喂,亮黄绿色,挺别致啊,还鲜亮鲜亮的……”小伙伴(快哭了):“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吧,是不是?”于是我不厚道地笑了:“你最近有啥不舒服?吃了啥药?”  相似文献   
642.
氯胺酮自1970年起在临床上被用作镇痛剂和麻醉剂,近年因被发现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氯胺酮引起的成瘾、致幻等精神类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主要由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介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阿片受体在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中也有重要作用。该综述基于近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阿片受体在氯胺酮麻醉、镇痛、抗抑郁、抗成瘾和成瘾等药理效应中的机制,为揭示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解决氯胺酮的临床副作用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43.
目的 建立小鼠无线头皮脑电图(EEG)记录平台。方法 小鼠颅骨表面植入EEG/肌电图(EMG)底座,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分别在第1天18∶00 ip给予溶剂(1%DMSO)和第2天同一时间ip给予镇静催眠药地西泮(DZP)1.0 mg·kg-1,随后采用Pinnacle EEG/EMG无线记录系统采集自由活动小鼠ip注射后3 h内EEG和EMG数据,最后使用睡眠分析软件Sirenia?Sleep pro分析EEG和EMG信号,判读睡眠-觉醒时相,通过MATLAB软件分析滤波后数据的功率谱。结果 该平台可高效且准确地采集和解析小鼠睡眠-觉醒行为。与溶剂组相比,DZP 1.0 mg·kg-1增加非快眼动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P<0.05);同时,降低睡眠期δ和θ波功率谱(P<0.05,P<0.01),增加睡眠期慢波振荡-睡眠纺锤波相位-振幅耦合度(P<0.05)。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无线头皮EEG技术平台,此平台可用于研究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及筛选新药。  相似文献   
64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