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髋臼骨折一直是骨折治疗中的难点,随着髋臼骨折患者的增多和对髋臼骨折认识的提高,髋臼手术的技巧不断提升。我们自1999年5月-2006年10月,对108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髋臼骨折分类)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实施方法撰文与同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9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随访率90%,1,3和5 a生存率分别为81%,41%和29%。结论对老年肺癌患者及时诊断,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强化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是确保患者平稳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1病例介绍病例:患者男,47岁,主因咽部及胸骨后疼痛6月,加重1月于2010年1月就诊我院,患者6个月前因突然被井下煤堆砸到后颈并全身掩埋,随后自行爬出后第3天感到咽痛不适,进食进水均感烧灼、胸骨后疼痛,当时无发热、意识丧失、恶心、呕吐、腹痛等,予以"青霉素"消炎治疗1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心肌患者的保护效应。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及门诊长期服用氯沙坦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共121例。分为:A组(对照组59人),B组(治疗组62人),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电图Q-T离散度,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压、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并比较治疗前后LVMI(左室质量指数)和RWT(相对室壁厚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B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脂、血糖、EF和F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A组比较,B组心电图Q-T离散度有所改善、B组LVMI、RWT、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较A组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 ,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方法 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 4 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 ,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 ;TCVSD组包括同期接受TCVSD术的 4 5例膜周部VSD患者 ,采用新型偏心状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VSD。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TCVSD组 4 4例封堵成功 (技术成功率 98% )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3例 (均小于 2mm) ,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手术组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残余分流 1例 (3~ 4mm) ,心包积液 1例 (后行切开引流术 ) ,切口内出血 1例(后行二次缝合术 ) ,左前分支阻滞 2例。两组间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 (LVEDD)的减小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总住院天数及特护天数TCVSD组要明显少于外科组 ,治疗总费用及器材费TCVSD组要明显高于外科组。结论 TCVSD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具有并发症较少 ,术后恢复快 ,不留疤痕等优点 ,但治疗费用较高 ;对于部分选择性病例 ,TCVSD术可以逐步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膜周部V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31例患者,年龄2.5~67(中位年龄31)岁;2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合并PS,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7~27(16.0±4.8)mm,7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漏诊ASD,肺动脉瓣狭窄压差35~120(89.8±22.9)mm Hg(1mm Hg=0.133k Pa),所有患者术前行右心室造影检查。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而后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12.0~38.0(22.6±5.9)mm。结果:本组28例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28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封堵器脱落入主动脉,介入方法取出后,再置入较大封堵器封堵成功,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89.8±22.9)mmHg下降至(39.8±11.3)mm 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由术前mm Hg降至(14.8±8.9)mm 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由术前(9.9±0.28)mm Hg降至(5.07±0.57)mm Hg(P<0.005),PBPV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下降达优良为100%。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术后即刻、1、3及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合并PS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常常低估或漏诊ASD,因此,需先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超声心动图重新复核ASD大小,再行ASD封堵术,必要时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AF)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6例在本中心就诊的CPAF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61.5±5.9)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在本中心对其CPAF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5.5±2.8)个月。结果 6例患者中单发CPAF 2例,多发CPAF 4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均为5例,伴动脉瘤形成4例。6例患者中3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3例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共使用Boston Scientific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9枚,弹簧圈直径(7.0±3.3)mm,弹簧圈长度(15.5±9.1)cm。6例患者靶血管均栓塞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CPAF安全、有效,提高了CPAF的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9.
陈君然  刘加胜  罗晓  张艳  胡海波  罗念 《重庆医学》2015,(33):4729-473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模式、管理体系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医疗质量的实际水平[1],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及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60.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得到不断提高。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multi-bandmueosectomy,MBM)是近期推广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微创技术,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