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以利于临床上提高监测和应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65岁的老年患者的ADR报告。结果 共收集212例次老年患者ADR报告(占总体ADR的 21.3%),其中男性91例次,女性121例次,平均年龄(75.25±6.43)岁;91例次发生于门急诊(42.9%),114例次发生于住院非ICU(53.78%);涉及药品98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30.66%),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6.42%);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86.32%);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是全身性损害(23.10%),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49%),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皮疹。结论 本研究反映了我院老年患者发生ADR的主要风险药物、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应重点关注应用高风险药物的人群,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对门急诊、院外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口服药物的安全性也应加以重视。由于存在漏报现象,本研究的报告率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患者ADR的发生情况,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老年患者ADR的监测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抗脑血栓片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予抗脑血栓片,连续14天,每天2次。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制作急性局灶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缺血24h后对脑梗塞体积和神经行为学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抗脑血栓片可依剂量性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脑梗塞体积以及改善由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症状。大、中、小剂量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11.18±3.35)%、(14.60±7.00)%和(15.37±7.21)%,与模型组(27.51±4.71)%比较,各组依次分别下降59.36%、46.93%和44.13%(P<0.01),各剂量组对体外血栓的干、湿重量均亦可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可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但对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影响。结论抗脑血栓片对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它改善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对其确切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长江流域6城市2004—2006年抗肿瘤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序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4—2006年6城市抗肿瘤药物用药总金额大幅增加,上海的用药金额在6城市中居首位,年均增长率达41.13%;抗肿瘤植物药用药金额在各亚类中居第一;紫杉醇、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交替出现在西药金额排名前3位,他莫昔芬始终居于西药DDDs排序首位;卡培他滨的金额和DDDs排序同步增长,来曲唑的DDDs排序明显提高;抗肿瘤中药金额与DDDs排序同步性较好,复方斑蝥的排序逐年上升,而康莱特逐年下降。结论长江流域6城市抗肿瘤药物用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新型抗肿瘤药及抗肿瘤植物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在康复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1—2]。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也是其中一种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3]。TBL教学通过将学生分组,学生在团队内及团队间的讨论与思考,实现更好的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接近真实临床的情景,学生们参与演绎情景内容,并针对演绎内容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是培养学生临床胜任力的有效教学方法[4]。本研究尝试将TBL教学法与临床情景模拟相结合,以探索适合康复医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e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e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e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2.0,5例INR为2.0~3.0,2例INR〉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结论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4年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对抗真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真菌药物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逐年上升。深部抗真菌药的用药金额远大于浅部抗真菌药,其中三唑类用药金额最大,其次是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金额排序中三唑类药物排在前列,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稳居第1、2位。浅表抗真菌药以特比萘芬为主,销售金额逐年下降。抗真菌药的DDDs排序中,深部抗真菌药中三唑类伊曲康唑排在前列,浅部抗真菌药克霉唑、硝呋太尔制霉素排名也居于前列。结论南京地区医院2012—2014年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呈增长趋势,应加强对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工作,从而促进抗真菌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7.
苏丹  罗璨 《中国药房》2012,(32):3057-3061
目的: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细菌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以已上市的第5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为对象,从化学结构、药效学、耐药性和稳定性、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结果: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的抗菌谱比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更广,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高活性,对酶的稳定性良好,不易耐药,目前未见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已被批准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结论:第5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菌谱、抗菌效力及对酶的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预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6种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KNS5.0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94~2011年报道的有关银杏达莫等6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岁以上年龄组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多在用药半小时内发生;且不良反应类型以严重的为主,损害类型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各种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在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9.
秦海艳  罗璨  东良 《中国药房》2013,(30):2815-281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医院抗真菌药的利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及排序法,对南京地区33家医院2009-2011年抗真菌药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唑类深部抗真菌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最大,年均增长率达14.66%,其中棘白霉素类药年均增长率最大(18.67%)。抗真菌药以进口品种为主,DDDs排序靠前的为三唑类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以及浅部抗真菌药特比萘芬。结论:该地区医院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三唑类增长较为明显,提示临床应防范其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南京地区医院抗癫痫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抗癫痫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地区抗癫痫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各年度新型抗癫痫药销售金额均占抗癫痫药总销售金额的六成左右,DDDs所占比例从2012年的35.43%增长至2014年的45.53%。金额排序中丙戊酸钠各年度一直占据36%左右,稳居第一;新型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销售金额逐年大幅增加,苯妥英钠、托吡酯年销售金额略有起伏。DDDs排序中丙戊酸钠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新型抗癫痫药除托吡酯外用药频度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传统AEDs除丙戊酸钠外均逐年降低。结论: 南京地区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奥卡西平选用倾向大,传统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在抗癫痫药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新型抗癫痫药如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加巴喷丁等不良反应、耐受性、对肝药酶的影响性等优于传统抗癫痫药,市场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