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 MC)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缺氧缺糖(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6 h方法建立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并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及MEK1/2抑制剂组,在OGD/复氧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OGD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
于正常对照组,米诺环素(0.1~10 μmol/L)能缓解OGD损伤导致细胞存活率的下降,同时上调HO-1蛋白的表达及增加ERK1/2
的磷酸化水平,其中1 μmol/L浓度最佳。其次,ERK1/2上游激酶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 μmol/L)能阻断米诺环素诱
导HO-1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米诺环素可减轻OGD导致PC12细胞的损伤并上调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
与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基因型与其患HCC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条带分析与基因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500例HBsAg阳性患者(其中HCC患者150例)的HBV DNA进行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 B型和C型基因型是HBsAg阳性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共同优势基因型.但HCC患者中C型基因型所占比例为65.33%(98/150),明显高于非HCC患者的25.14%(88/350),而B型则相反,分别为28.67%(43/150)与68.86%(241/350),x2=75.45,P<0.05.HCC患者中,HBV的B型与C型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DNA C型基因型在HCC患者中多见,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全肝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再灌注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 Ⅱ组:缺血前10 min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再灌注前10 min注射丙泊酚50 mg/kg;Ⅲ组:I-R前10 min均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Ⅳ组:假手术后在对应时点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I-R 1 h后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W/D比值;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Ⅰ、Ⅱ、Ⅳ组比较,Ⅲ组大鼠肺W/D比值、MDA含量、MPO活性与细胞凋亡指数均增高(P<0.05或P<0.01),SOD活性降低(P<0.01);光镜检查示Ⅲ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丙泊酚对大鼠肝I-R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性上消化道大出血56例进行有效的抢救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护理体会。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38例痊愈,12例好转,4例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非白色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ICU获得性念珠菌感染患者103例,其中非白色念珠菌感染4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57例,对其多个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9例(18.4%),近平滑念珠菌13例(12.6%),热带念珠菌10例(9.7%),克柔念珠菌2例(1.9%),其他念珠菌2例(1.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2 d(OR=32.477,95%可信区间:4.905~215.035,P=0.000)、全胃肠外营养(OR=3.119,95%可信区间:1.214~8.015,P=0.018)和氟康唑预防治疗(OR=5.084,95%可信区间:1.319~19.596,P=0.018)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CVC留置>2 d、全胃肠外营养和氟康唑预防治疗是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有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的16例患者(甲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5.4岁。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结石直径大于1.5cm患者10例,结石>2枚者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5例。同期无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道探查243例(乙组),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28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8岁。甲、乙两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BDE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结果甲组手术时间为55~23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8.1 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出血量130.6 mL;2例中转开腹。乙组手术时间45~190 min,平均手术时间105.2 min;术中出血量15~120 mL,平均出血量45.2 mL;1例中转开腹。两组术中均无胆道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由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符合标准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64人,给予中医传统保健课程,评价效果.结果:本次64位同学的在课程学习过程出勤率为100%,全部完成了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学习.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平均80.6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评分从课程开始前(152±29)分下降到(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系统诊断乳腺高危小病灶的准确性.方法 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112个高危小病灶,经ABVS检查后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病灶的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112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63个.63个恶性病灶的ABVS测量大小为(1.59±0.52)cm,病理学测量大小为(1.52±0.5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94).良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38.5±7.4)岁,恶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52.4±1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形状、方向、边缘、边界、回声类型、有无钙化、BI-RADS分级以及有无汇聚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灶部位和后方回声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VS检测有无汇聚征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 (46/46)、73.0% (46/63)和84.8% (95/112).结论 ABVS对乳腺高危小病灶的测量较为准确.ABVS冠状面上的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和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二至丸合桂枝汤对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5-羟色胺(5-HT)及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64例。均采用他莫昔芬片,每次10 mg,每天2次。对照组加用谷维素片,每次40 mg,每天3次。观察组采用二至丸合桂枝汤加减内服,每天1剂,经期不停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绝经期症状采用改良Kupperman量表进行类更年期症状体征的分级量化评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后各评价1次。检测治疗前后5-HT和抑制素B水平。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Kupperman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8周、12周后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5-HT和抑制素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和抑制素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至丸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和抑制素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彭永海  杨倩  陈熙  胡朝辉  罗华  吕汝琦 《重庆医学》2018,(21):2807-28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再次胆道手术联合肝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因胆道术后胆道结石及肝脏病变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9例患者因病情需要均采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联合肝切除术.结果 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0~73岁,平均(42.2±13.1)岁.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15例,B级4例.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胆道手术联合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肝切除术中Ⅱ+Ⅲ段5例,Ⅱ+Ⅲ+Ⅳ段3例,Ⅶ段2例,Ⅴ段1例,Ⅵ段1例,Ⅵ+Ⅶ段1例,Ⅱ+Ⅲ+Ⅳ+Ⅴ段1例,Ⅴ+Ⅵ段1例,Ⅴ+Ⅵ+Ⅶ段1例,Ⅴ+Ⅷ段1例,Ⅶ+Ⅷ段1例,Ⅴ+Ⅵ+Ⅶ+Ⅷ段1例.19例患者手术时间2.4~5.8 h,平均(3.3±0.7)h;术中出血量130~340mL,平均(190.3±55.8)mL;本组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未出现胆道、胃肠道、膈肌等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4~48 h后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下床活动.患者住院时间6~15 d,平均(9.1±1.4)d.术后1例出现胆瘘,其余所有患者无感染、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联合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