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刘红梅  罗亮 《护理研究》2005,19(26):2366-2367
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就医时间分段、就医时间分布、就医影响因素以及病人寻求救治的原因和动机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老年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患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灯  郑志强  罗亮 《新医学》2007,38(12):793-795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对9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93例中,不规则热型50例(54%),白细胞计数多为轻至中度升高(44%)或正常(24%).合并有1种以上基础疾病86例(93%),主要有2型糖尿病(33%)、心血管疾病(33%)、胆道或尿路结石(30%).原发感染主要有胆道感染(38%)、尿路感染(27%)及呼吸道感染(11%).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44%)、肺炎克雷伯菌(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检出率为22%,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60%、55%;肺炎克雷伯菌的产ESBL检出率为6%,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00%、9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产ESBL检出率为2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7%、62%、67%.93例住院时间8~32日,中位时间20日.住院期间并发感染性休克14例,MODS 5例.治愈52例,好转出院27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10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患者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致病菌多从胆道、尿路、呼吸道入侵,多为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质代谢紊乱及相关性疾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胆汁酸循环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回肠末端的主动转运过程也是胆汁酸主要成分牛磺酸结合胆酸的唯一吸收方式。本文就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iled bile acid transporter,mAT)与相关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联合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时循环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术毕拟拔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吸痰前2 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艾司洛尔组(B组)吸痰前2 min静注艾司洛尔0.5~1 mg/kg;硝酸甘油(C组)吸痰前2 min静注硝酸甘油1μg/kg,混合组(D组):吸痰前2min静注艾司洛尔0.5~lmg/kg+硝酸甘油1μg/kg.测定拔管前后2、4、6、8 min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和心率(HR).结果 给药后2、4、6、8 min,A组忠者SAP、DAP和HR均显著高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B组患者SAP、DAP和C组患者HR拔管期间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D组患者拔管期间SAP、DAP和HR显著低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增加,0.5~1μg/kg艾司洛尔或1~2μg/kg硝酸甘油预处理,仅能部分减少拔管反应.联合应用0.5~1μg/kg艾司洛尔和1~2μg/kg硝酸甘油能完全抑制高血压患者拔管时循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4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其中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者和未造口者各24例。造口组组行低位癌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造口组组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①造口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4.2%)显著低于非造口组4例(16.0%)(P〈0.05)。②造口组发生肠梗阻2例(8.3%)非造口组发生肠梗阻2例(8.3%)无明显区别(P〉0.05)。③造口组切口感染1例(4.2%)低于对照组3例(12.5%)(P〈0.05)。④再次开腹手术率方面,治疗组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2例(8.3%)(P〈0.05)。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实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能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再次开腹手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NAFLD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8);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组.治疗前分别测定NAFLD组及健康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静脉肝纤维谱包括血清透明质酸酶(HA)、血清III前胶原(P-III-P)及IV型胶原(IVC).治疗组予罗格列酮4 mg/d口服,连续6个月;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治疗后6个月测定上述各指标.结果 NAFLD患者TG、leptin、FBG、FINS、HOMA-IR、HA、P-III-P、IVC均明显升高,adiponectin则明显减少(P<0.05).口服罗格列酮治疗后,leptin、FBG、FINS、HOMA-IR、HA、P-III-P及IVC均明显下降,adiponectin则明显升高(P<0.05). 对照组各指标则无变化(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控制性降压麻醉中胃粘膜PHi、二氧化碳分压(Pg-CO2)等的影响,探讨TAE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膜瘤病人42例,年龄20-6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S组)和TAES复合药物全麻组(C组)各21例。S组在脑膜打开后输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平稳降至目标MAP水平(55-65mmHg)。C组麻醉前30min行TAES,并于术中间断行TAES至手术结束。分别监测降压开始前(TO)、降压至目标MAP后30rain(T1)、60min(T2)、停止降压后30rain(T3)、60rain(T4)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测定各个时间点动脉过程危险分析(PHa)、PgC02等,同时通过输入动脉血压、PgC02等数值,利用Tonocap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测定仪测定胃粘膜PHi、PgCO。等。结果:S纽:与TO比较,T1胃粘膜PHi值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O.05),PgC02值无显著性改变(P〉0.05);C组:T1、T2、T3、T4胃粘膜PHi值和PgC02值与TO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C组和S组比较,胃粘膜PHi值显著性升高(P〈0.05),PgCO。值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全麻控制性降压期间可出现胃粘膜灌注一过性降低,而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维持胃粘膜PHi的稳定,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  相似文献   
30.
邓庆文  罗亮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424-142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乙型肝炎患者245例分为Hp阴性(60例)及Hp阳性(185例),分别测定血清谷胺酰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氨等指标。随机选择Hp阳性患者145例为治疗组,予Hp根除治疗;余40例为对照组,予单纯抗酸治疗。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分组,观察ALT、IL-6、IL-8、TNF—α及血氨的变化。结果Hp阳性慢性乙肝患者ALT、IL-6、IL-8、TNF-α及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予以Hp根除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与肝功能分级较低的患者比较,随肝功能分级升高,相应指标下降更明显。结论Hp感染后,慢性乙肝患者ALT、IL-6、IL-8、TNF-α及血氨浓度均有所上升,根除HP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变化.特别是肝功能分级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