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对培养药学本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其发散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互动有积极作用.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本科教学的特点与具体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在该学科教学的成熟运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在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深度的条件下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插管应激反应及BIS的影响,探讨BIS在45±3的镇静深度下气管插管芬太尼TCI的有效血浆目标浓度。方法90例全麻下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Ⅲ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 mg·kg 1,丙泊酚TCI根据BIS变化调整目标浓度至BIS值稳定在 45±3,罗库溴铵 0.8 mg·kg 1,Ⅰ~Ⅲ组芬太尼 TCI血浆浓度分别设定为 2.5,3.0,3.5 ng·mL 1。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 min、插管后1,3,5 min血压、心率和BIS值,并于诱导前、插管后1,3,5 min时点取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浆皮质醇(Cort)浓度。结果Ⅰ组患者插管后血浆NE浓度及血浆Cort浓度以及血压(SBP、DBP)和心率(HR)显著升高(P<0.01),Ⅱ、Ⅲ两组患者的血浆NE浓度和血浆Cort浓度插管后虽升高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诱导后2 min比较,Ⅰ、Ⅱ组插管后1 min BIS值均升高 (P<0.05),Ⅲ组BIS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BIS值达到45±3的镇静深度下,芬太尼TCI血浆目标浓度达到3.0 ng·mL 1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在血浆目标浓度达到3.5 ng·mL 1则可抑制插管引起的BIS升高且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54.
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做好咯血病人的护理,防止窒息和休克的发生,采取正确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促使患者康复的关键。咯血分大咯血,中咯血和小咯血。大咯血指一次出血量大于300ml或1d超过400ml,中咯血指24h出血量在100-400ml之间,小咯血指的是24h出血量小于100ml。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体外心脏功能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麻醉后开胸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大鼠体外心脏灌注模型.每组均灌注平衡20 min.对照组(CON)用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的K-H液持续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45 min.芬太尼预处理组(FPC1,FPC2):缺血前用含芬太尼20或40 μg•L-1的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K-H液灌注2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45 min.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1,RPC2):瑞芬太尼浓度及灌注方法同芬太尼组.记录各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及冠状动脉流量(CF)变化,测定平衡15 min后到再灌注后15 min内冠状动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再灌注后45 min时的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大鼠心肌做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平衡20 min末,各组LVEDP,LVSP以及LDH的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LVEDP降低(均P<0.01),LVSP及CF升高(均P<0.01),灌注后15 min冠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均P<0.01),再灌注后45 min后心肌MDA含量降低(均P<0.01),梗死面积较小(均P<0.05),电镜下心肌结构破坏不明显;组内比较,高浓度处理组保护作用明显(P<0.05);组间比较瑞芬太尼组保护作用较好(P<0.05).结论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体外大鼠全心缺血 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相同浓度的瑞芬太尼与芬太尼比较保护作用更明显,二者对体外心肌心功能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56.
某市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培训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市所属的三个县 ,分别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等回答正确率较高 ,而对窗口期定义、艾滋病常见临床症状、普遍性防护原则以及感染者是否可以正常生活等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 (2 )村医及个体医生对在农村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认识不足 ,89.2 %的调查对象认为推广避孕套的阻力在于缺乏宣传和认识。 (3) 6 9.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专业培训 ,最需要了解的知识是艾滋病的预防和诊断。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 ,根据各类医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加以强化。同时 ,加大在农村高危人群中推广避孕套使用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7.
VTD方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系的恶性肿瘤,由于浆细胞的恶性增生繁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和高粘滞血症等一系列症状。血浆置换(PE)是常用的去除M蛋白的辅助方法。PE可直接清除血循环中的M蛋白,当M蛋白下降15%~20%时,相对粘度可下降50%~100%,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样儿科住院患者297例,记录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时间、联合用药情况,并调查记录其是否进行药敏试验、病原学检查等,将所有调查项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患者中,共有258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占86.87%,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分别为头孢西丁钠、头孢他啶、红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哃钠舒巴他钠;有146例患者单独使用1种抗菌药物,占56.59%,另112例患者为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占43.41%,无1例患者采用3种抗菌药物及以上联合用药;使用抗菌药物前给予药敏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的患者为116例,占44.96%;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输注,部分患者静脉输注的同时给予口服。给予频率:22例患者为每日1次,占8.53%,236例患者为每日2次,占91.47%。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使用起点过高、抗菌药物联用较多、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据不足等,造成诸多用药安全隐患,临床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明确细菌感染相关依据,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木瓜中4个三萜类化合物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以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株为对象,用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采用ELISA法考察木瓜中4个三萜类化合物桦木酸、齐墩果酸、乙酰熊果酸、乙酰坡模醇酸对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的影响。结果:(LPS)(10^-3-10^-1g/L)可剂量依赖地刺激U937细胞产生IL-6;齐墩果酸、桦木酸、乙酰熊果酸可显著抑制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P<0.05),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齐墩果酸、桦木酸、乙酰熊果酸;抑制率分别为86.9%,80.2%,77.2%;乙酰坡模醇酸对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无显著影响。结论:木瓜中三萜类化合物桦木酸、齐墩果酸、乙酰熊果酸对LPS刺激U937细胞产生IL-6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我们于1989年4月至1991年2月间,对经临床确诊为肾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采用点压势宫穴、涌泉穴缓解疼痛,共252例,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心痛定10~20mg舌下含服,共198例。结果穴位点压法总有效率92.86%,心痛定含服法总有效率85.86%,P<0.05,差异有显著性。穴位法点压,可使患者痛区转移,安神镇静,使肾脏气血贯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故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肾绞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