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与采收季节猕猴桃根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猕猴桃根多糖,以半乳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不同产地与采收季节猕猴桃根的多糖含量;结果:选定检测波长为487nm,标准曲线为Y=0.0101X+0.0163,r=0.999,显色时间、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考察的RSD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RSD为1.51%,不同产地的猕猴桃根中多糖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以安徽冬季和福建冬季出产的猕猴桃根多糖含量最高;结论:建立的猕猴桃根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可行,不同产地猕猴桃根中多糖含量差异很大,采收期以冬季为宜。  相似文献   
72.
益气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水平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用洛汀新片:10mg/次,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汤每天1剂,8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白介素(IL-8)、IL-18、肿瘤生长因子a(TNF-a)水平。并附5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观察组自身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8、IL-18、TNF-a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益气化瘀汤可能在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建立盐酸普拉克索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建立盐酸普拉克索及其杂质A、B、C、E的线性方程,以斜率计算杂质相对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通过方法学考察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盐酸普拉克索杂质A、B、C、E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642,0.999,0.796,0.999;相对保留时间为0.703,1.512,1.733,0.522;方法学考察验证该方法符合要求;3批样品中杂质A、B、E均未检出,杂质C的含量分别为0.013%,0.013%,0.012%。结论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能够准确测定盐酸普拉克索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性、溶散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甲乙丙3个厂家的六味地黄丸,其中甲厂家采集了3个批号的样本,采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度评价技术与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桨法测定各时间点释放度,拟合释放曲线,计算释放动力学特征参数;检测各厂家批号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分析六味地黄丸释药特征参数与其溶散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计算各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甲、乙、丙三厂家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34.33,13.01 min,Td分别为234.11,292.33,37.66 min,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25.93,194.44 min,Td分别为234.11,385.42,206.17 min,批次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乙、丙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依次为32,43,37,35,21 min,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存在一定差异;六味地黄丸的释药速率参数T50,Td与其溶散时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的厂间、批间差异,其释药速率与溶散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确定黄芪肉桂四物煎膏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18(37)正交表,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进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行正交实验,优化黄芪肉桂四物汤煎膏剂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水量浸泡60 min,浸泡温度30℃,提取1次,每次煎煮18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黄芪肉桂四物煎膏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雷公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HPLC构建雷公藤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运用PCA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分析,以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变量建立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 标定了雷公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11批雷公藤药材的相似度为0.587~0.913。PCA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9.603%,选择这5个因子即可对雷公藤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可知,来自四川阿坝、四川大巴山、云南西双版纳产地的雷公藤药材质量较好。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PCA可以快速、客观地评价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77.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以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灌流液中总黄酮含量,计算肠吸收速率常数(Ka值)与单位时间吸收转化率(A值),考察药物浓度与pH值对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1mg·mL^-1的山楂叶总黄酮和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Ka值与A值分别为0.0109h^-1,1.20%和0.0391h^-1,3.73%;药物浓度为0.1mg.mL^-1,pH为6.0,7.4,8.0的肠循环液,山楂叶总黄酮和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Ka值分别为0.0076.0.0109.0.0056h^-1和0.0376,0.0391,0.0305h^-1,A值分别为0.69%,1.20%,0.42%和3.19%,3.73%,2.81%;表明在总黄酮浓度和溶液pH相同条件下,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明显优于山楂叶总黄酮。结论磷脂固体分散技术可改善山楂叶总黄酮的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微波辅助提取乌饭树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设计试验进行优化,以其总黄酮转移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粉碎程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转移率的影响,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微波提取乌饭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取乌饭树叶粉碎过80目筛,加入40倍量70%乙醇于70℃下250 W微波提取10 min。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总黄酮转移率达91.34%,纯度21.53%(RSD=0.75%,n=3)。结论 微波提取具有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且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为乌饭树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法与溶解度法,表征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动态透析法评价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与原辅料及其物理混合物比较,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均有一定改变;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4)溶液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以被动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延胡索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快速测定延胡索中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的含量。方法:通过HPLC测定延胡索中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的化学值,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将化学值与近红外光谱一一对应,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采用一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对模型进行优化,形成最佳延胡索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结果:建立的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98,0.997。通过验证集验证,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3种生物碱成分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8,0.991,相对偏差分别为-14.75%~18.08%,-4.73%~9.23%,-10.99%~9.70%。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延胡索3种生物碱成分的快速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