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1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99株鲍氏不动杆菌,常规方法结合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CLSI/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8-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4%、9.65%、11.97%和14.46%,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4.2%;临床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61.3%,且ICU的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显示出多药耐药性,其中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4%、34.5%和37.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2.
背景:BIGH3蛋白位于角膜上皮和基质层,在基质层高表达,先前研究已经发现BIGH3蛋白能促进角膜上皮创伤愈合,为此进一步探讨其对角膜基质创伤愈合的影响。 目的:构建人BIGH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角膜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和迁移的作用。 方法:PCR扩增BIGH3基因的ORF阅读框,并通过Kpn I和Sal I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经PCR、酶切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表达,IPTG诱导表达人BIGH3融合蛋白, 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以Ni-NTA树脂对蛋白纯化与复性,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角膜细胞,用MTT法分析其对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的影响,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观察BIGH3蛋白对角膜细胞迁移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与DNA测序证实插入了pET32a(+)载体中。通过IPTG诱导,成功的表达融合蛋白在包涵体中,经SDS-PAGE电泳分析,出现了一条新生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也证实了该蛋白具有与BIGH3抗体特异性的结合能力。MTT法和Boyden微孔膜双槽法分别证明所表达的BIGH3融合蛋白可促兔角膜细胞黏附和迁移。成功构建了人BIGH3重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纯化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并通过重组融合蛋白BIGH3能促进兔角膜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及迁移,而验证了重组BIGH3蛋白的活性。  相似文献   
33.
石妍 《北方药学》2021,18(8):4-8
建立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果糖与无水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果糖与无水葡萄糖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示差法)进行测定,按照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方法学验证.该方法专属性、系统适用性良好.无水葡萄糖浓度在4.9231~49.2306 mg/mL范围内,浓度与主峰面积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287569X+10201,相关系数r=0.9994,线性关系良好.果糖浓度在5.2019~52.0191mg/mL范围内,果糖的浓度与主峰面积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271009X+8074.3,相关系数r=0.9994,线性关系良好.进样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RSD小于2.0%.无水葡萄糖和果糖的回收率分别为100.7%~101.7%和100.6%~101.9%,平均值分别为101.2%和101.3%,RSD分别为0.32%和0.41%,小于2.0%,准确度良好.无水葡萄糖和果糖的定量限分别为98.46ng和104.0ng,相当于标示量的0.04%,均能准确测定,本方法灵敏度较好.本方法溶液稳定性、耐用性等均符合相关规定,可用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果糖与无水葡萄糖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大珠红景天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 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氧分压(p O2)、二氧化碳分压(p CO2)、血氧饱和度(Sa O2)、C-反应蛋白(CRP)、B型钠肽(NT-pro BNP)、血浆内皮素-1(ET-1)、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呼吸困难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I、FEV1/FVC、p O2、Sa O2均显著升高,p CO2、NT-pro BNP、CRP、ET-1、m PAP、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肺动脉高压症状以及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50例妊娠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定期对患者做相应的梅毒病原体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100%,其中有2例为早产儿,25例新生儿均未感染梅毒;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92%,其中有4例为早产儿,死胎的发生概率为8%,正常新生儿所占比例为68%,先天梅毒患儿6例(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预防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石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77-77
目的对比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格列吡嗪控释片组)84例和对照组(格列吡嗪片组)70例,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大于11.1mmol/L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为5.78±1.0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水平为6.89±1.13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的患者比例为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临床疗效优于格列吡嗪片,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单纯125I粒子治疗后头颈部腺源性癌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2002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头颈部腺源性癌患者43例,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部位包括腮腺、颅底颞下窝、舌、上颌、咽旁、口底、颌下、唇。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远处转移率为53.5%(23/43);转移发生时间为5~96个月,平均时间(27.0±23.7)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16/23,69.6%);远处转移常见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14/23,60.9%)和非特异性腺癌(7/23,30.4%)。最终死亡26例,其中18例因转移而死亡,占所有死亡患者的69.2%(18/26)。27例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2例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消退小于50%,2例无效,有效率(CR+ PR)为90.7%。3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0.1%和82.6%,5年分别为53.4%和56.0%。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部腺源性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肺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初步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23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应用QLQ-C30(V3.0)及QLQ-H&N35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与67%,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平均分为201.48分和199.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及各项功能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中,肿瘤发生部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7,P<0.05),其余因素的影响规律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能较好的保存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头颈部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