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王骥  毛伟  文丰  周宏健  陆斌  张哲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52-1252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移植术后,使用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的差异。方法采用Pentacam和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移植术后患者18例(18眼)的CCT,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ntacam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平均值分别为(654.7±121.0)m、(649.3±127.2)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成正相关(r=0.928,P〈0.05),提示Pentacam和超声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在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移植术后,使用Pentacam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的一致性较好,而Pentacam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更适宜作为术后长期随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利用环扩增方法检测在HBVcccDNA肝组织中的表达,明确HBVcccDNA在肝组织中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HBVcccDNA在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及探讨乙肝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分子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PSAD酶消化、滚环扩增方法及使用根据HBVcccDNA与HBVrcDNA结构上的差异而设计的地高辛标记的原位跨缺口引物进行原位PCR,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显色,显微镜下观察HBVcccDNA在肝组织中表达分布,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论 滚环扩增方法用来检测肝组织中HBVcccDNA的表达,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研究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及新药的研发等方面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吻合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完成的60例开腹毕Ⅰ吻合及65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应用三角吻合技术吻合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易于掌握,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 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的肝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gastroduodenal artery, GDA)残端, 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PD手术同时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肝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动脉, 主要包裹动脉为包含GDA残端在内的肝固有动脉及部分肝总动脉。平均手术时间(308.1±93.1)min, 平均人工硬脑膜包裹动脉时间(18.7±7.5)min。术后胰瘘6例(13.3%), 均为B级胰瘘, 胆瘘1例(2.2%), 腹腔感染2例(4.4%), 均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2.2%), 出血位置为近肝门处右肝动脉分支, 经人工硬脑膜包裹的动脉(包括GDA残端)术后均无假性动脉瘤形成及出血发生。术后未发生肝动脉狭窄、补片部位积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的肝动脉可降低胰液及感染灶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德兴市人民医院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3~5级)与预后不良组(GOS 1~2级)。对比2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其中,5例死亡,17例植物生存,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0.14%(22/73);预后不良组瞳孔散大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预后良好组,血肿量多于预后良好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大、血肿量多、术前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TAPP治疗的245例(262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262侧复发疝分为4种类型: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78侧(29.8%),平片修补43侧(16.4%),网栓平片修补107侧(40.8%),腹膜前修补34侧(13.0%)。结果:缝合和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均通过TAPP完成治疗,无中转;网栓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有2侧TAPP中转为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1.9%);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中有12侧中转为IPOM(35.3%)。平均手术时间为(38.7±13.7)min(含对侧初发疝修补时间),术后无病人应用镇痛剂,术后第1天平均疼痛分数为2.5±0.9,术后平均住院(1.6±1.2)d,2周内全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1例于术后6个月复发(0.4%)。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27例(11.0%),依次为血清肿17例(7.0%),尿潴留6例(2.4%),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1.2%),麻痹性肠梗阻1例(0.4%)。结论:TAPP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术式,具体操作可根据前次手术方式,对肌耻骨孔或腹壁缺损进行修补。对于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术前需做好行IPOM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a-8a,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透明(95.04%);视力>0.3者14眼(63.3%,脱残率)。结论:通过2a-8a(平均为5.8a)的随访,并未见移植片的周边部发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混浊现象,而且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证实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4%);视力>0.3者14眼(63.3%,脱残率).结论通过2~8年(平均为5.8年)的随访,并未见移植片的周边部发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混浊现象,而且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证实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我们收治的慢性肺心病168例中具有脑部症状者42例,其中9例初诊时误诊为肺脑。本文结合典型病例,浅谈防止漏、误诊的体会。一、3例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误诊例1,住院号50310,女,66岁。因咳喘反复发作20余年,近半个月加重,伴发热不进饮食。由于出现意识障碍,曾在外院做腰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来院急诊时仍然神志不清,双上肢呈屈曲状,张力增强,以肺脑诊断收住院。入院后检查血气为呼酸合并代硷;WBC11×10~9/L;尿常规每视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将12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只眼)植入亲水性硅胶折叠式IOL;对照组(68只眼)植入PMMA一体型IOL。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变化。术后3个月散大瞳孔观察68只眼IOL的位置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视力、1个月后手术性散光度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IOL位置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检查时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折叠式亲水性硅胶IOL便于植入及固定,术后炎性反应轻、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