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BMI、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CTA表现,分析不同证型与BMI、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痰阻心脉证患者BMI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心肾阴虚证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阻心脉证与心血瘀阻证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型患者以重度狭窄表现为主,痰阻心脉与心血瘀阻证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多数此类患者病情较重,心肾阴虚证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此类患者病情较轻。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CTA检查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BMI、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将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BMI、血脂水平作为胸痹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3.
<正> 我院近六年来,采用三关节固定术矫正治疗婴儿瘫后遗症足部畸形55例,疗效尚称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0例,女15例;8~12岁5例,~16岁10例,~22岁32例,~27岁5例,28岁以上3例。随访最长为4年,最短为半年,平均两年3个月。下垂足10例,其中5例并四头肌瘫,下垂内翻足18例,下垂外翻足12例,高弓仰趾6例,足内翻3例,足外翻1例。二、手术方式三关节固定术采用了“八”字形两侧切口。分别于外踝前外侧取斜行切口以及内踝前内侧取斜行切口长约3~4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保护足背血管与神经,切断韧带及关节囊,以显露跟骰、跟距关节以及距舟关节。根据畸形种类及程度,掌握好截  相似文献   
24.
<正>手足部外伤,尤其是手指的创伤,在港口作业工人中极易发生。在治疗指、趾甲下血肿时,传统习惯行拔甲术。能否既保留甲,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患指、趾甲灼孔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功能分级、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3)2组均能明显升高LVEF,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通过提高LVEF值,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27.
“健脾止泻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成 《江苏中医》2001,22(5):19-19
  相似文献   
28.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王道成教授认为心悸虽病位在心,但其病因病机与心肝脾肺肾均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心悸,心悸的治疗亦当从五脏入手,辨别和调节五脏之虚实;临床遣药组方则以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为基础,在心治以酸收、咸软、咸补;在肝治以甘缓、辛散、辛补、酸泻;在脾治以苦燥、苦泻、甘缓、甘补;在肺治以苦泄、酸收、酸补、辛泻;在肾治以辛润、苦坚、苦补。临证时谨察病机,随证加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9.
30.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近 5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本病 54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4例中 ,男 1 4例 ,女 40例 ;年龄最小者1 8岁 ,最大者 59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 0年 ,临床表现 :腹痛 54例 ,腹胀 36例 ,腹泻 47例 ,腹泻便秘交替 7例 ,伴神经精神症状 3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 1 0版《实用内科学》所载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自拟健脾止泻汤方药组成 白芍 1 5g,白术1 2 g,防风 1 0 g,陈皮 6g,柴胡 6g,升麻 1 0 g,党参1 5g,炒苡仁 1 5g,煨木香 6g,肉豆蔻 1 0 g,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