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443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872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76篇
  7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DASH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2.
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及新方向。“脾为之卫”是指脾具有抗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主要依托于“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而产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脾为之卫”的主要内涵。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脾为之卫”理论与肠黏膜机械屏障相通,是对于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袭功能的描述。脾气亏虚,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湿邪内侵而致泄泻。脾气虚弱,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直接作用于肠道而致腹痛、腹泻。现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肠黏膜机械屏障的损伤机制,为健脾益气法治疗IBS-D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肠黏膜屏障”的角度治疗IBS-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完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多层级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469例)与实施后(558例)患者穿刺部位、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情况、导管固定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实施后,护士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工具选择、输液附加装置使用、导管的固定与维护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护士静脉治疗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应用艾拉光动力综合疗法(ALA-PTD)结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尖锐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ALA-PTD结合微波疗法,而对照组则行单一的微波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复发率为1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复发率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波联合ALA-PTD治疗尖锐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评价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77例采用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单纯性动脉压迫,7例为单纯性静脉压迫,23例为动静脉压迫,5例患者术中责任血管术中较难识别。7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0%,随访9~24个月,复发率为6.5%,予以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后复发患者疼痛消失。结论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且术中对多发性责任血管进行有效确认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6.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龄化及各种血管疾病的增多,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护士的规范操作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为此,我科对5例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精心观察、严格护理,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在分枝杆菌系统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T64。方法用PCR法扩增mpt64基因,构建表达载体穿梭质粒pDE22-mpt64。在母牛分枝杆菌中表达MPT64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鉴定、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大肠—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DE22-mpt64可以在母牛分枝杆菌中复制并表达26kDa蛋白。蛋白印迹实验证实可与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mpt64基因重组穿梭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王瑞 《职业与健康》2014,(2):234-236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保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月对天津市某医院1473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临床常规项目(20余项)和加检项目检查(35岁以上人员加检血糖、血脂、血流变、。肾功能,男性加检泌尿系B超,女性加检妇科检查、妇科B超、乳房检查、宫颈图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异常总检出率为79.4%,其中男性检出率79.9%,女性检出率78.8%。检出率较高的前3种疾病依次为总胆固醇偏高占22.06%,高血压占14.80%,甘油三酯偏高占9.44%;男性检出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女性是高胆固醇。除了血脂异常和高血压,49岁以下人群脂肪肝检出率最高,50岁以上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最高。结论代谢疾病是危害该院职工健康的主要问题,男性和中年职工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根本途径,因此,做好健康检查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总结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通过实施住院患者包餐制改革措施,解决所有住院患者个体营养所需问题的做法和经验。方法营养科医师们精心挑选食材,蔬菜整棵浸泡,设立多种食谱,并且为少数民族患者建立专门食谱,单独制作。营养师每天坚持查房,依患者病情所需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后期制作过程极其规范细心。结果促进了医院按患者需求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测餐具确保了餐具的安全性。营养医师查房后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营养护理员工作细致入微,成为患者的"营养宣传员"。结论全新的"住院患者包餐制"成功运行九年,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 ,让患者感受到贴心的治疗理念,让患者吃的科学有营养,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为患者饮食营养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谵妄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治疗中心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住院的患者323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最终入选的3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12)和非谵妄组(n=306)。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每日2次对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谵妄进行筛查,描述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谵妄发生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谵妄发生的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有12例(3.8%)发生了谵妄。研究发现患者的血钠>145 mmol/L(OR=18.349,P<0.001)、血肌酐>133μmol/L(OR=7.246,P=0.009)以及使用镇静安眠药(OR=6.427,P=0.010)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对伴有谵妄发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前干预并增加有效监测;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镇静安眠药物缓解患者焦虑失眠等症状时应慎重,可依据循证证据使用心理护理、中医缓和疗法等替代疗法,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谵妄症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