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对兔心房急性电重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组和夹竹桃麻素+心房快速起搏组(夹竹桃麻素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心房快速起搏组术前生理盐水3 ml/(kg·d)灌胃3 d,夹竹桃麻素组予30 mg/(kg·d)药物灌胃3d。对照组术中不行心房快速起搏,心房快速起搏组与夹竹桃麻素组术中以最快的能维持心房1:1起搏的频率(500~600/min)给予快速刺激。分别在0、0.5、1.0、1.5、2.0、2.5和3.0 h时,测量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 ms和1 50 ms的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cfractory period,AERP),分析AERP频率适应性的变化,并记录心房颤动(房颤)的诱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夹竹桃麻素组AERP_(200)和AERP_(150)无明显变化,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_(200)和AERP_(150)与心房快速起搏时间呈负相关(r=—0.650,P<0.01;r=—0.498,P<0.01);对照组和夹竹桃麻素组AERP频率适应性指标无明显变化,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频率适应性与心房快速起搏时间呈负相关(r=一0.341,P<0.05);心房快速起搏组和夹竹桃麻素组的房颤诱发率分别为66.67%和16.67%,平均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37.75 min和0.6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竹桃麻素能够减缓心房电重构的发生、发展,降低房颤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L-CN)抑制犬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急性电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 18条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L-CN组和正常对照 (normal control,NC) 组。NS组予右心房600次/min快速起搏,诱发并维持房颤2 h;起搏前半小时静推生理盐水(300 mg/kg) ,继以液速50 ml/h维持静脉点滴2 h。L-CN组:右心房600次/min快速起搏,诱发并维持房颤2 h,起搏前半小时静推L-CN(300 mg/kg),继以2.5 mg/(kg·min)(液速50 ml/h)维持静脉点滴2 h。在不同观察时间点测定房颤前后电生理指标及静脉血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房颤后NS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显著缩短(P<0.01),AERP的频率适应性显著下降(P<0.01);L-CN组房颤前后AERP和频率适应性无显著缩短;L-CN组较NS组房颤诱发率明显降低(P<0.05)。②NS组房颤时静脉血氧化应激产物较NC组显著增多(P<0.05),抗氧化指标显著下降(P<0.01)。③ L-CN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MDA)生成显著减少(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显著增加(P<0.05)。结论: L-CN对房颤时氧化应激及电重构有明显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5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年入院。患者既往有多囊肾病史lO年,肾功能异常4年,规律透析1年。入院诊断:(1)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2)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3)慢性肾功能不良尿毒症5期(CKD-5期),肾性高血压;(4)多囊肾。入院后,行6min步行测试,距离为295m。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6mm,左心室收缩末容积229ml,左心室射血分数0.25,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利用低浓度过氧化氢(H2O2)建立兔原代左心房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夹竹桃麻素对心房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H2O2组和夹竹桃麻素组,分别进行左心房肌原代培养。H2O2组直接在培养好的原代心房肌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培养2h;夹竹桃麻素组以100μg/ml浓度的夹竹桃麻素处理细胞1h,之后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共同培养2h。检测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和夹竹桃麻素组的SOD活力及GSH含量显著减少(P〈0.05),MDA含量和细胞内钙浓度,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表达均显著升高增加(P〈0.05),H2O2组的线粒体mRNA表达增加。与H2O2组比较,夹竹桃麻素组SOD活力及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和细胞内钙浓度、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和线粒体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夹竹桃麻素能够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对心房肌细胞的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中,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美国有400万~500万例心衰患者,并且每年约新增40万例心衰患者。我国的心衰患者数目则更多,据调查,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人数约400万。心衰死亡原因主要有3点:①心衰进行性加重;②心衰的各种并发症;③心衰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SCD的发病率为同年龄正常人群的9倍。近几年,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因心衰进行性加重而死亡的患者比例数亦有所下降,但SCD在心衰死亡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一些临床特征判定患者是否为SC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d、术后3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根据术后3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10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IHF)。结果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主动固定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62例接受主动固定电极置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33例作为流出道间隔组,右心室心尖间隔部29例作为心尖间隔组,分别于术中、术后48h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48h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48h明显下降(P<0.05)。流出道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48h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间隔组术中、术后48h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中主动固定电极起搏阈值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传导阻滞所造成的心室各壁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心电图传导阻滞情况分为右束支阻滞组14例,左束支阻滞组21例,房室传导阻滞组17例,采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对所有患者的3个左心室心尖长轴观的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进行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右束支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位于前间隔中段、基底段以及后间隔中段。左束支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主要位于后间隔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下壁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后壁中段及基底段,前间隔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前壁基底段TTP也轻度延迟。房室传导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位于左心室侧壁中段及基底段、后间隔中段、左心室后壁中段及基底段。结论老年心肌梗死后伴不同传导阻滞所产生的左心室收缩不协调部位不同,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直观并且准确检测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部位,并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79.
犬心房不同部位起搏对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心房不同部位、不同频率起搏对实验犬心房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探讨理想的起搏部位及频率.方法:杂种犬6只,开胸后缝制心包吊床,在左心房游离壁及右心耳心外膜和左上、左下肺静脉根部分别缝合1对4极电极,间距5 mm,通过皮下隧道将电极引致背部体外,采用700、500、300 ms的周长起搏右心耳及左心房游离壁,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不同部位起搏时右心耳、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左心房游离壁的不应期,计算4者之间的标准差(s)、平均数()以及离散度指数(DI=s/).分别对同一频率右心耳及左心房游离壁起搏后心房不应期的s及DI进行t检验,对同一部位不同频率起搏后心房不应期的DI进行t检验.结果:3种频率左心房游离壁较右心耳起搏能明显减低心房不应期的s及DI(P<0.05).同一部位不同频率对心房不应期DI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左心房游离壁起搏较右心耳起搏使心房不应期离散度明显降低,同一部位周长在300~700 ms之间的起搏对不应期离散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磁微粒化学发光CA72-4产品试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磁珠凝集、临床相关性差及酶稀时时稳定性降低等不良现象,事关产品的质量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产品性能。方法 首先对CA72-4项目试剂问题进行分析,其磁微粒及酶结合物的稳定剂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更换不同种类稳定剂,去糖基化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做稳定剂有效地改善了产品性能。结果 在磁微粒及酶结合物的稳定剂中加入去糖基化BSA,CA72-4项目的磁珠凝集、稳定性及临床相关性等一些影响性能的因素均得到改善。结论 针对磁微粒化学发光CA72-4项目的一系列问题,采用更换稳定剂,改善磁珠凝集、稳定性及临床相关性,BSA相对于其它大分子,能够起到更好的分散效果,从而改善了产品性能。由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而它是高分子量类黏蛋白分子,与BSA中糖链结构相似,会产生交叉反应性,因此使用去糖基化的BSA作为稳定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