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21.
目的观察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DRAM-1变化,观察抑制DRAM-1表达对HL60细胞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0.2×106/ml的HL60细胞系中加入维甲酸1μmol,分别在24h、48h、72h、9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RT-PCR检测DRAM-1 mRNA、CEBPE、CSF3R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上清,感染HL60细胞,RT-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DRAM-1 mRNA表达。结果 ATRA处理组较未处理组DRAM-1mRNA在HL60细胞系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增高。慢病毒感染细胞后,RT-PCR显示DRAM-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等量ATRA处理,CD11b表达下降。结论 DRAM-1在HL60细胞系分化过程中表达增高。抑制DRAM-1表达阻碍HL60细胞系分化。  相似文献   
22.
23.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细胞调节因子.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存活、促进其生长、分化以及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我院于1993年4月至1994年11月治内申63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治疗组男48例,女1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5岁,平均287岁,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3~5分3例,6~8分16例,9~12分21例,13~15分23例;另选我院既往住院病人病情相近者50例,作为对照组。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脱水、能量合剂、脑活素、肺复新、舒脑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的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24.
肽核酸的固相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核酸(PNA)作为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非天然的反义核酸,其高效合成是将其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从PNA单体的合成和PNA寡聚体的合成两方面对近几年PNA的固相合成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25.
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TNM分期系统的有益补充,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综合状况.CTC对肺癌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潜在意义,可起到实时检测的效果.随着CTC检测方法的改进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的提高,其临床研究可能对预后评价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3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手术中先行后颅窝减压,咬除部分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膜的完整的前提下将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作软膜下吸除;再将四脑室正中孔处的粘连松解,并将脊髓中央管开口处的隔膜剪开;最后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减张缝合硬膜。结果术后随时间推移,33例(84.62%)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3个月后复查MRI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端已经上移至枕大孔平面以上,枕大池形成良好,延髓和上颈髓后方无压迫,扩张的脊髓中央管明显缩小。结论利用显微神经手术在软膜下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延迟(附9例报告)王文浩,李宜雄,尹新明,黄观清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综合症是指术后继发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虽非罕见,但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困难。我院从1984年元月至1993年12月10年间共施行胃大部切除术358例...  相似文献   
28.
颅内巨大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4 5岁 ,间歇性头痛 1年 ,视物不清 2个月。CT示 :右蝶骨嵴中段近外侧 ,直径约 4cm类圆形高密度占位影 ,边界清晰 ,均匀强化 ,诊为右蝶骨嵴脑膜瘤。术中见瘤壁呈灰白色有纤维粘连附着 ,存在陈旧性出血 ,周围组织黄变 ,有搏动感 ,以细针穿刺证实为颅内巨大动脉瘤。未做进一步处理 ,于术后行DSA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 (M2 )动脉瘤 ,再次手术治疗夹闭瘤颈痊愈出院。例 2 ,男 ,37岁 ,因视力下降伴间歇性头痛半年入院。头颅CT示 :鞍区占位 ,占位呈混杂密度影 ,呈不均匀强化 ,大小约 3.5cm× 4cm× 4 .9cm。考虑垂体…  相似文献   
29.
小脑动脉远端的动脉瘤较为罕见。由于外科手术或Guglielmi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都很困难,因此预后通常不良。能否手术治疗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手术通常较为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由于动脉瘤位于动脉远端且其大小与载瘤动脉直径比例不合适,用GDC栓塞可能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我们报道了1例动脉瘤内注胶治疗的经验。该动脉瘤位于右小脑上动脉远端,用漂浮导引微导管导入,并将胶缓慢注入动脉瘤腔内。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而载瘤动脉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手工裁剪钛网行修补术,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3D打印钛网行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修补时间、围术期并发症、钛钉固定数目和钛网厚度,随访5~17个月,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修补时间较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钛钉固定数目较少,钛网厚度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较少,可精准、个体化地定制骨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