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摘要】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33.
电化学治疗诱发大鼠种植型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电化学治疗对大鼠种植型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应用电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7d后影像学、病理光镜观察肿瘤大小、坏死变化 ,计算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化学治疗前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0 0± 6 )mm3 ,电化学治疗后 7d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2 5± 10 )mm3 ,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90± 11)mm3 (P <0 .0 5 ) ;治疗组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9.6 2 5 %± 1.172 % ,荷瘤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为 3.5 2 3%± 0 .894 % (P <0 .0 1) ;治疗组病理检查 ,光镜下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结论 电化学疗法能诱发细胞凋亡 ,促进肿瘤坏死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了23例肺下叶结核病变的临床所见和X线分析,重点论述了发病部位,及X线表现的特殊性,作好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由专职护士对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妇术后乳汁充足达到81 %,纯母乳喂养率89%,比过去产妇乳汁充足和纯母乳喂养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检查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小病灶薄层扫描,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范围、毗邻关系。结果螺旋CT对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诊(38/40,95.0%),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6.3%。结论螺旋CT能对膀胱癌作出明确诊断及分期,提供临床较为准确的无创伤性的诊断依据,并能作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CTA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低管电压可变螺距(VHP)技术在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 VHP技术进行CTA检查。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各32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9、1.1、1.2 mL/kg,流速分别为3、3.5、4 mL/s。每组患者图像均采用迭代算法,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主观(Likert 5法)和客观评估方法[CT值、SD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进行评估。比较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左、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主观评分差异仅在左、右股动脉层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股动脉层面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层面SD值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 kV组对比剂用量为(57.70±9.01)mL,低于100 kV组[(71.80±10.37)mL]和120 kV组[(75.20±11.0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kV、100 kV、120 kV组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 096.88±155.2) mGy×cm、(963.02±137.9) mGy×cm、(1 048.53±168.2) mGy×cm,有效辐射剂量的均值分别为16.45、14.44、15.73 mSv,以100 kV组患者接受的剂量最低,与80 kV组和120 kV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320排CT VHP技术中采用80、100、120 kV管电压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其中,采用80 kV时对比剂用量最少,采用100 kV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38.
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检查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盂癌资料,其中11例作IVP,3例作RP,2例作MRI,12例分别是作CT及US检查。着重分析尿路造影与CT表现。结果:IVP和RP显示肾盂、肾盏内不规则形充盈缺损,肾盏积水。当肿瘤较小时,CT平扫见肾盂、肾盏内软组织肿块;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时,显示肾盂及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病灶密度不均匀,可有坏死液化。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9例IVP及3例RP显示病灶,11例CT及2例MRI均显示病灶,12例作US者仅6例显示病灶。结论:IVP和CT是诊断肾盂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或有远处转移时,CT和MRI明显优于IVP和RP。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桥血管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114支桥血管,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其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Vitrea FX VES 6.0后处理工作站对桥血管进行评估,其中8例与DSA结果相对照.结果:4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桥血管共114根,102支血管通畅,5支轻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不同来源及不同性质的桥血管之间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8例CT检查与DSA结果相吻合.结论:320排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对冠状动脉搭桥血管进行评估的有效手段,对临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VR)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疑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准直1mm,层厚1.25mm,应用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正常3例;脑肿瘤19例,包括13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脑动脉瘤6例;脑血管畸形8例。VR图像可清晰明确地显示多血供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关系;能明确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瘤颈宽度;可准确显示血管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VR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