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的基因调控。方法:通过胶shift实验及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研究野生型AR及突变型AR与ARE(雄激素受体元件)探针的相互作用、运用蛋白-蛋白pull down实验及Western blot等研究AR中的一段抑制性多肽片段(ID)是否直接与DNA结合区(DBD)相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AR的N-端含有一段有抑制功能的片段,它由81个氨基酸组成,位于DBD的上游,该片段能直接与DBD相互作用,抑制DBD与雄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该片段中保守的氨基酸残基的突变(K520E和R538E),在体外实验中能使其抑制能力降低,而在体内实验中则增强AR的反式激活。结论:研究证明AR N-端有一新发现的具有抑制功能的多肽片段,该片段可能在AR反式激活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 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 <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 <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挖掘黄芪甲苷介导铁死亡治疗PM2.5致肺损伤的调控网络,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数据库、R语言和Perl软件筛选出黄芪甲苷介导铁死亡调控PM2.5致肺损伤的关键基因,构建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进行富集分析。体内实验分为药效和机制两部分验证,药效部分中,35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喉镜下气管滴注PM2.5诱导肺损伤模型。通过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浓度评估肺损伤程度;通过透射电镜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死亡水平。机制部分中,28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RSL3在PM2.5造模前1 h腹腔注射,其余组的干预及检测指标同药效部分。结果 挖掘出黄芪甲苷介导铁死亡治疗PM2.5致肺损伤的16个关键lncRNA、9个关键miRNA和6个关键mRNA组成的lncRNA-miRNA-m...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分析比对不同规模中心血站在年度工作支出等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并建立采血量与工作总支出的回归关系方程。方法 借助国内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收集24家中心血站的年度工作总支出、服务人口人均费用及全血采集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计算采集1万U血液所需财政支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2017年~2020年24家中心血站年度工作总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血站之间总支出情况差异较大;24家中心血站所在地区的服务人口人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将24家血站按采血量(5万U)划分2个等级,建立了采血量与年度工作总支出的关系方程,经过检验,各个方程为有效方程(P<0.05);采集1万U血液所需财政支出在不同规模血站间无差异。结论 2017年~2020年,年采集量5万U以上规模血站的总支出及服务人口人均费用均高于5万单位以下规模血站。血站的血液采集量与年度工作总支出及服务人口人均费用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30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重度颅脑损伤组(3~8分)142例,中度颅脑损伤组(9~11分)93例,轻度颅脑损伤组(12~15分)65例;再根据发生类型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组111例和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 CSWS)组189例。观察不同程度、类型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发病情况及纠正低钠血症前相关临床指标[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渗透压、心利钠肽(ANP)、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结果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中枢性低钠血症发病时间逐渐缩短,症状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CVP、ADH逐渐升高,ANP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ADH组发病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CSWS组(P0.05)。SIADH组CVP、HCT、Hb、ADH水平高于CSWS组,ANP水平低于CSW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中枢性低钠血症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随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CVP、ADH逐渐升高,ANP逐渐降低;SIADH发病时间较早,症状持续时间较短,CVP、血容量、ANP和ADH对SIADH与CSWS鉴别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6.
157.
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受者例1、2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患儿,均经右心导管术确诊为IPAH,术前心功能不全Ⅳ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为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148、72 mm Hg,在全麻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术,术中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550 min和450 min,出血量分别为3000 ml和1200 ml.受者例3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内直视探查术后,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为110、60 mm Hg,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右侧单肺移植术,术中CPB时间244 min.3例受者与供者体型较匹配,ABO血型相同.结果 受者例1、2术后ECMO分别维持16h、13 h后撤离,术后第3、4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均于术后第3、6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3天、12天脱离呼吸机.受者例3术后3天内移植肺出现中等程度再植反应性肺水肿,术后第7天气管切开,第12天撤离呼吸机;术后第14天出现急性排斥1次,治疗后缓解.3例受者术后UCG提示心脏形态和心功能明显改善,受者例3室间隔缺损修补完整,无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第93天、32天、62天康复出院,心功能均达Ⅰ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降为54、32 mm Hg,60、36 mm Hg和53、39 mm Hg.术后已随访41、21、82个月,患儿正常工作学习,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终末期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PAH患儿行肺移植能很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8.
4.亲属活体肝移植和扩大标准的供肝移植:由于供移植的器官来源短缺,亲属活体肝移植和扩大标准的供肝移植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伦理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更多地出现在交流讨论中.朱志军等介绍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扩大供肝来源的经验:(1)开展新的术式,如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2)合理使用扩大标准的供肝,如高龄供肝、脂肪肝、华支睾吸虫供肝、肝炎病毒阳性等供肝的使用.汤晓寅等报告,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Tac)的用量与植入供肝的体积显著相关,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早期的用量约相当于尸体全肝的70%,随着植入供肝的不断再生,至术后28 d可基本接近全肝移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9.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5-17日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器官移植盛会.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单纯颅脑损伤患者78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及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7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伤后并发低钠血症300例,发生率为38.27%,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1~42(6.16±1.04)d。300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年龄17~53岁,其中≥40岁者199例(66.33%);损伤程度以中重度者居多[245例(81.67%)],合并脑水肿者167例(55.67%);临床表现以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多为伤后1个月左右,损伤程度常较严重,且合并脑水肿者较多,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