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东莞市虎门中医院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6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其中手术治疗患者30例,保守治疗患者30例,在治疗结束之后对其进行随访,分析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Dienst功能评估与桡骨高、掌倾角、尺骨变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桡骨高度、掌倾角与Dienst功能评估为正相关关系;尺骨变异与Dienst功能评估为负相关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参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影像学参数中桡骨高 8.12 mm、掌倾角-1.64°、尺骨变异4.05 mm时说明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2.
目的四联疗法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15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研究组应用四联疗法,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病人采取四联疗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地促进溃疡愈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自血疗法即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是将患者自身静脉血进行特定穴位注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免疫调控作用干预病情,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该法疗效确切,但具体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规范,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笔者查阅近年来自血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近况、研究趋势及目前应用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自血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方向及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明泰科DSD-201全自动内镜洗消机的工作过程,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坏死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肠坏死肠切除患儿38例为观察组,20例消化道畸形行肠切除患儿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7 d血清TNF-ɑ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管Occludin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观察组小肠Occludin 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TNF-ɑ、AI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Occludin OD值与血清TNF-ɑ、AI呈负相关;TNF-ɑ与AI呈正相关。结论小儿急性肠坏死TNF-ɑ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间Occludin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细菌移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本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探讨和研究TGF-β对肾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诱导组,培养48 h后取出,运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TGF-β对HK-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基因(mRNA)进行其富集的GO功能和基于KEGG数据库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实时定量RT-PCR用于验证基因表达谱结果。结果 TGF-β处理HK-2细胞48 h后,基因测序分析筛选出表达差异1.5倍的基因共279个,其中上调121个,下调158个,包括钙离子结合、脂质代谢、细胞黏附、血管钙化、炎症反应等相关的基因。RT-PCR验证结果基因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TGF-β可能通过多条通路调控肾小管上皮的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其中26例为二次治疗,均使用4mm准直器在三叉神经根部设计两个靶点,中心剂量为70~90Gy,平均78Gy,脑干表面剂量少于16~18Gy,二次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为50~60Gy,平均54Gy,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5年或5年以上。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60~150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患者治愈102例,占51%;显效62例,占31%;有效25例,占12%;无效12例,占6%;总有效率为94%。第一次治疗175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及迟钝感觉14例,发生率为8%,第二次治疗26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及感觉迟钝3例,发生率为11.5%。结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经伽玛刀治疗1年后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可行伽玛刀二次治疗,但二次治疗面部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6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出现疱疹并伴有严重的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好发于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老年人群中正确认识和对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在文献中颇有争议。Burgoon等(1957)将其定义为皮损痊愈后持续的疼痛,而其他作者将其定义为皮疹出现后的一定时间,如4w(Rogers1971)、3个月(Max1988)、6个月(Harding1987…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卡维地洛预防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4d,包括抗病毒、营彝神经、消炎止痛和神经安定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10mg,1次/d,共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进行疼痛评估。观测指标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NPS)、视觉模拟评分(VAS)、痛觉过敏、触诱发痛、痛觉总和及感觉后遣现象。结果 干预组VAS、NPS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NPS中不适感、癀痒和烧灼感的主诉明显少于对照组(P分别〈0.01、0.01、0.05)。对照组PHN的发生率为26.6%(8/30),干预组为3.33%(1/30),P〈0.05。结论 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卡维地洛可降低PHN的发生率,并能缓解急性期症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罕见肾来源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文献,对肾上腺外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CT显示左肾中极肾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可见一圆形孤立肿物,包膜完整,增强三期检查病灶均见不均匀强化。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CD56(+),Cg A(+),HMB45(-),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诊断肾来源色素性副神经节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转移。复习文献,肾上腺外色素性副神经节瘤十分罕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因缺乏大样本随访研究,预后不详。结论:详细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是诊断及鉴别肾上腺外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