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和X线检查,99mmTc-MIBI核素扫描36例,所有病例均术中静脉快速滴注亚甲蓝。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45例(小切口腺瘤切除18例),甲状旁腺增生切除术4例,根治性甲状旁腺癌切除术3例。病理性骨折18例,骨、关节痛22例,泌尿系结石病变6例,无症状者6例。X线检查全组患者均表现为骨质疏松。全组血钙升高在2.7-4.3mmol/L之间,平均(3.0±0.5)mmol/L。38例患者术前测定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在305-1813pg/mL之间,平均(628.3±87.6)pg/mL。B超术前定位诊断率82.6%,99mmTc-MIBI核素扫描的定位诊断率88.9%,术中静滴亚甲蓝染色定位诊断率96.2%。术后36例患者出现短期低血钙,24例出现面部、手足麻木,12例出现手足抽搐,经钙剂治疗血钙恢复正常。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均恢复正常,3例甲状旁腺癌患者术后升高,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4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临床症状缓解,骨质疏松改善,骨折愈合。结论小创伤甲状旁腺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术中亚甲蓝染色结合术前B超、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使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准确和微创。  相似文献   
72.
易军  宁莫凡  王岭  凌瑞  马中  陈江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96-5597,i005
目的: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彤响。方法:犬17只,随机分治疗组10只。非治疗组5只和正常对照组2只.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均将动物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治疗组在模型制作后14d,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10d(15min/次);非治疗组不做负压治疗。3组均行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背根神经节中的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各组中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5.50&;#177;6.4)%,非治疗组(67.00&;#177;3.3)%,治疗组(51.70&;#177;4.0)%。非治疗组背根神经节中,患侧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均较正常组染色明显加深(LSD-t=9.320,P&;lt;0.01),而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染色变浅(LSD-t=6.915,P&;lt;0.01),但仍较正常组加深(LSD-t=5.177,P&;lt;0.01)。结论:提示肢体负压疗法可减少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伤害性刺激的传人,缓解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及鉴定的方法,为自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打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采集献血员抗凝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在含有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20μg/L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4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分别在培养的第6和1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其KDR,CD133,CD34和vWF阳性率,并通过检测其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的吸附和内吞DiI-acLDL来进行细胞功能学的鉴定。结果: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第6天的贴壁细胞表达KDR,CD133,CD34和vWF,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46.4±9.3)%、(33.8±11.7)%、(73.5±6.3)%和(38.9±8.2)%,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②培养第14天的贴壁细胞表达KDR,CD34和vWF,不表达CD133,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81.5±7.6)%、(88.9±5.4)%和(78.3±13.6)%,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结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为自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56岁。11年前分娩时因大出血,曾昏迷10余人,产后无乳。此后渐感乏力、畏寒、食欲差、记忆力渐减,并发现毛发脱落、闭经、嗓音渐变粗。9年前经某医学院诊断为“席汉综合征”.曾一度服用甲状腺素、强的松治疗。近数年来表情呆滞、抑郁,面部及下肢浮肿。2天前胸闷、气短,面部及下肢浮肿加重,于1987年11月2日入院。曾于8年前患“脑血栓形成”,经住院治疗后  相似文献   
75.
背景肢体负压治疗有扩张肢体血管,改善末梢微循环的效应.P物质具有强大的血管扩张活性,其参与皮肤伤害性刺激的感受与局部血管功能的调节.目的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皮肤中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外三科.材料实验于2003-04/2004-0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健康杂种犬17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0只,非治疗组5只,正常对照组2只.干预患肢负压治疗动物浅麻醉后,将左后肢置入自制负压舱中,进行负压治疗,压力为-12 kPa,持续15 min,1次/d,连续10 d.[1]治疗组将动物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14 d后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10 d结束后,行动物灌注,分别切取患肢第2足趾皮肤、L1-5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列腺素E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2]非治疗组除不进行患肢负压治疗外,处理、检查均同治疗组.[3]正常对照组不行缺血模型制作及负压治疗,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犬皮肤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变化.结果17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犬皮肤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变化治疗组在真皮结缔组织中及层血管旁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均较非治疗组减少[(24.70±4.6),(43.49±6.3)μm/mm2,P<0.01],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增多[(18.10±5.4)μm/mm2,P<0.01];非治疗组真皮层中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增多(P<0.01),在真皮结缔组织中和小血管旁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加,染色加深.正常对照组趾皮的角质层中,未见有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真皮层中,可见有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结论提示肢体负压疗法可促进皮肤感觉神经纤维中P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76.
脉冲电流穴位刺激对脂肪肝患者肝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经皮的肝脏附近穴位脉冲电流局部刺激对脂肪肝患者肝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31树脂肪肝患者脉冲电流刺激前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图象进行单盲量化处理(取肝脏血流的彩色像素总面积SC-PA、平均彩色亮度值ACV和两者的积分SCPA×ACV3项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自身前后配对统计分析。结果:SCPA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脉冲刺激后增大的略占多数,t=2.71,P=0.0109;ACV脉冲刺激前后差异稍大,并且以脉冲刺激后稍高的为多,t=3.42,P=0.0018;综合两因素的积分值(SCPA×ACV)刺激前后的差异则较为明显,t=8.15,P<0.0001。结论:适当的经皮肝脏附近穴位脉冲电流刺激可以改善脂肪肝患者肝脏血流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三种常用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治疗2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中的不同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24例实验对象随机接受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BillrothⅠ、BillrothⅡ和Roux-Y),监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应血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情况,结合术后糖尿病转归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illrothⅠ式组手术前后血糖平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和Roux-Y式组术后1周即有明显血糖变化,于术后3个月血糖控制基本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1水平与血糖的指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和Roux-Y式消化道重建术式对NIDDM的疗效是肯定的;对合并NIDDM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有必要适当放宽其手术指征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78.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1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相似文献   
79.
规范化临床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时芳  凌瑞  易军  王岭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29-1232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教学医院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本科教学评价为契机,进一步开展了规范化教学查房实践与演练,提高了教学查房的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和探讨泰素单药或联合蒽环类药物的Weekly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2例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立即行以泰素(TXL)单药或联合表阿霉素(EPI)的Weekly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前术后各3周,化疗1~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周。术前化疗无效者术后改用其他化疗方案。结果 术前无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者。本组术前有效35例,其中PR 6例、MR 29例,有效率83.3%。10例行保乳手术,32例行改良根治术。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化疗毒性。结论 Weekly方案治疗乳腺癌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术前应用可为手术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为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提供参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