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制作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麝香保心丸组、D养心通脉方低剂量组、E养心通脉方中剂量组、F养心通脉方高剂量组。灌胃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比、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和心肌梗死边缘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结果:养心通脉方各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比和麝香保心丸组相似,和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养心通脉方各剂量组梗死边缘区MVC、MVD、PDGF、IGF-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养心通脉方高、中剂量组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低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相似(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能缩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并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的局部血管新生,对大鼠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心肌梗死边缘区PDGF、IGF-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强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3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心胶囊辅助西医规范化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进行早期干预,观察高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干预的可行性.方法:体质干预组与西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干预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干预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干预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显,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4.
潘朝锌  何贵新 《内科》2010,5(1):10-11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术前经胸超声(TTE)检查诊断为继发孔型ASD患者(直径8~31mm),在TTE及透视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h、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用TTE、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例置入的封堵器直径为12~34mm,置入全部成功,术后24h经TTE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12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保护心脏功能.但临床上却发现,有些病例虽然冠脉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前向血流无或缓慢,使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n-reflow).目前PCI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HD)的临床治疗,尽管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仍有一部分发生"无复流",是PCI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6.
急性Q波心肌炎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Q波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Q波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QRS波群均出现Q波 ,均有泵衰竭表现和心肌酶异常增高 ,4例有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Q波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病情凶险 ,预后极差 ;及时准确诊断并对症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广西地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 CNKI上检索从1980-2014年的临床研究文献,按标准纳入文献,提取其研究方法及内容,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131项纳入研究中,明确诊断标准的116篇(88.54%),有辨证分型的32篇(24.43%),有疗效标准的123篇(93.89%),明确规定观察结局指标的89篇(67.94%),随机对照试验108篇(82.44%),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119篇(90.84%),不良反应报告的47篇(35.88%),随访报告的8篇(6.11%)。结论 CHF 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呈递增趋势,但临床方法学设计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提高。应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试验,规范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完善统计方法、不良反应报告和随访等。  相似文献   
48.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及加重心血管疾病,乃至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罪魁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调节脂质代谢的主要西药他汀类药物,在高强度、大剂量、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常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肌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心血管领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如稳心颗粒调节心肌内脂肪化生预防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等MACE。本文就中医药调节脂质代谢的原理和稳心颗粒中主要组分黄芪、三七活性成分及其含两者的中成药调节脂质代谢预防MACE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稳心颗粒中黄芪-三七药对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预防MACE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病人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微泵静推硝普钠,疗程1-2d。用香港千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进行持续监测,记录给药前及用药24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选取其中7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硝普钠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均有显著效果,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时间比率下降,心排出量、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分别同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方便,重复性好,能连续检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心室重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决定其发病率、病程进展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和病理核心。如何延缓和逆转心室重构成为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心室重构防治研究进展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