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年龄39~88岁、在清醒镇静下行ERCP的患者,首先以0.2 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大尼5分钟,手术开始后减为0.15 μg·kg-1·min-1,未合用其他麻醉药物.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O)、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5分钟(T2)、手术开始后10分钟(T3)和术毕(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比较,患者T1、T2、T3和T4时MAP无明显变化;T3、T4时HR均明显升高(P<0.01);T4时SpO2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和T4时BIS值均明显降低(P<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操作过程中有3例患者SpO2降至90%以下,无患者需要面罩辅助通气或气管插管.4例患者在插入十二指肠镜时发生恶心,3饲患者在取石操作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感,但均可忍受,疼痛评分未超过3分.4例患者对镜干入口和取石操作无记忆,10例患者对镜干入口有记忆,35例患者对两者均有记忆.4例患者在术毕镜干取出时处于睡眠状态,其余患者在术毕时均处于清醒状态;16例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操作者满意度评分为97.1±4.2.结论 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ERCP实施清醒镇静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2.
巴黎Beaujon医院研究发现,所有急性肝病的成年患者中,约10%与药物的肝毒性有关.最近还有报道,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门诊患者约为1:1000,住院患者为l:100[1].  相似文献   
23.
已有资料指出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胃黏膜病变及致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 ,Hp感染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但对其促进细胞增殖机制的阐明尚在研究之中[1] 。近年大量报道 ,被检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85 %~ 90 %。为了探讨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影响及胃黏膜病变与其活性的相关性 ,我们检测了人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 ,并对酶活性及黏膜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组织标本116例标本分别取自我院胃癌、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2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胆囊排空功能以及西沙必利在此中的作用。方法对91例FD患者与30名健康对照者于空腹和试餐后B超检查测算胆囊容积、胃面积和胆囊排空率(GBEF)。结果约1/3FD患者存在胆囊排空功能低下,FD组GBEF明显低于正常组,且其速度慢,其中GBEFmax分别为64.8%±18.2%与77.7%±16.1%,P<0.001。FD组30例(33.0%)胆囊排空功能低下者经西沙必利治疗后胆囊排空功能改善,GBEFmax由49.2%±19.4%增为63.3%±12.4%,P<0.01。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研究表明约1/3的F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低下,西沙必利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及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25.
在体鼠小肠应力-应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小肠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16只Wister大鼠分为两组,在体组10只,离体组6只,对末端回肠做充压实验。罂粟碱腹腔注射用于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充压范围0-8cm H2O,每1cmH2O为一级。充压后将肠管剪成肠环和竖条以获得肠管的无载荷和零应力状态。根据所摄图象测量的数据,计算Kirchhoff应力和Green应变。结果 (1)大鼠回肠应力-应变曲线无论在体还是在离体状态均符合指数方程τ=(τ^* β)^e^α(ε-ε^*)-β(相关系数>0.96)。(2)应力-应变曲线环向较纵向明显右移,在体组无论环向还是纵向均较离体组的曲线陡直。(3)与参照零应力状态所得应力应变曲线相比,参照无载荷和零压力状态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在环向移向左侧,纵向移向右侧,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1)回肠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具有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提示肠壁硬度在体状态高于离体状态,环向高于纵向。(2)将零应力状态作为基础参照对研究消化道应力-应变特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
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83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LVH)不同构型的心电图,与102例超声心动图排除LVH的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A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自从1998年Rindernecht提出了AP的"白细胞系统过度激活学说"以后,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揭示了诸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AP时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持续输液化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结肠癌,淋巴瘤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实验组50例,采取PICC配合化疗泵及持续输液化疗,对照组50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配合化疗及持续输液化疗。对两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ICC应用于化疗泵及持续输液化疗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化疗疗效和安性,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共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记录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尿量、Lac、BUN、Cr、AST、ALT、LVEF、C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尿量、LVEF、CI均较治疗前增加,Lac、BUN、Cr、AST、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疏血通组变化更显著〔尿量(mL/h):112.1±39.8比73.3±28.5,LVEF:0.49±0.15比0.44±0.14,CI(mL·s-1·m-2):66.2±5.7比54.2±6.2,Lac(mmol/L):3.83±1.65比4.72±2.25,BUN(mmol/L):7.1±2.7比9.3±3.5,Cr(μmol/L):73.9±16.2比95.7±15.8,AST(U/L):39.8±9.5比45.8±12.7,ALT(U/L):34.3±9.7比41.7±11.3,均P<0.05〕。疏血通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多巴胺(mg):993.1±261.7比1340.9±356.4,多巴酚丁胺(mg):776.2±281.0比1049.2±364.3,去甲肾上腺素(mg):56.4±34.6比107.6±51.3,均P<0.05〕;疏血通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0.0%(16/40)比60.0%(24/4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
初诊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患者在癌症诊断确立后常伴有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心理危机,通过分析患者初诊时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初诊癌症患者的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