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胸腔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经过。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复张性肺水肿2例,术后1个月复发4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胸腔巨大肿瘤的术前准备、麻醉配合至关重要,术中需充分暴露术野,手术操作必须确保心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安全,减少术中大出血,严密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段结肠运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段结肠的运动变化。方法 应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仪对10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的食管癌患者分别在静息、干咽、湿咽的不同状态下进行移植段结肠腔内测压.并结合术后胃肠功能等级评定对不同移植方向的结肠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共记录到低幅非推进性收缩16次,高幅非推进性收缩13次.低幅推进性收缩21次,高幅推进性收缩23次。湿咽较干咽食管收缩波更易通过吻合口向移植段结肠传导.并诱发结肠的继发性收缩波。移植段结肠推进性收缩波的方向取决于结肠移植的方向。结肠顺蠕动移植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等级评定优于结肠逆蠕动移植的。结论 移植段结肠存在着稳定和匀质的收缩。结肠代食管术中应力争行结肠顺蠕动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开展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早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上段癌14例,中段癌95例。下段癌41例;其中鳞癌142例。其他类型癌8例。全组无术中死亡者,中转开胸6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258±45)min,其中胸腔操作(140±33)min。腹腔和颈部操作(119±28)min。平均术中出血(207±130)ml,切除淋巴结(23.3±8.2)枚/例。肿瘤分期为Ⅰ期39例,Ⅱ期58例,Ⅲ期5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48/150),其中肺部感染17例.喉返神经麻痹13例,颈部吻合口瘘和心律失常各9例,乳糜胸5例,暂时性胸胃排空障碍5例.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血小板减少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微创食管癌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4月2个医疗组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63例资料,一组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包埋组)(n=33),另一组行常规手术(传统组)(n=30)。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及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再次手术、术后肺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颈部活动、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包埋组吻合口纵隔/胸内漏发生率低(0/33 vs. 4/30,P=0.046),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短[6.0(2~15)d vs. 9.0(3~29)d,Z=-2.929,P=0.003],术后住院时间短[9.0(7~57)d vs. 13.0(7~32)d,Z=-2.867,P=0.004],但头颈部活动满意度评分差[10.0(7~10)分vs. 10.0(10~10)分,Z=-2.271,P=0.023]。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性,以求更客观地进行术前分期评价,从而指导治疗.方法:选取术前均接受PET/CT和CT检查的56例NSCLC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在56例NSCLC总体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同种异体肺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围术期治疗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例1术后43 h撤离呼吸机,第4天移植肺细菌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第14天因"右侧凝固性血胸"再次行右胸凝血块清除.例2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第3天、第5天因左右胸腔先后出现活动性出血而再次剖胸止血,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第14天、第30天移植肺先后细菌、真菌感染.例3双肺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重点是防治移植肺的早期失功能和围术期感染,同时早期监测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电视纵隔镜手术22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1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1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高度怀疑或已确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100%(10/10)。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中,电视纵隔镜检查病理阳性6例,阴性6例;阴性者行手术探查,切除肺病灶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手术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应用于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卟啉钴(CoPP)诱导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表达对大鼠同种异体左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体,采用改良三袖套法技术建立同种异体左肺移植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A组)、CoPP+原卟啉锌(ZnPP)组(B组)和CoPP组(C组),离体供肺静脉4℃的LPDG液逆行灌注,供肺保存3h后移入受鼠,移植肺再灌注4h后阻断右肺门,测量动脉血PaO2及PaCO2。取移植肺测肺湿/干质量比率(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测HO-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TNF-a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肺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A、B组比较,C组HO-1升高,PaO2上升、肺W/D下降,SOD活性增高,MDA、TNF-a含量和MPO活性下降(P<0.01);肺泡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肺泡腔内水肿液和红细胞少见,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 CoPP诱导移植肺高表达内源性HO-1,后者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等多种途径减轻供肺IRI,提高肺移植术后早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