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3篇
  免费   7020篇
  国内免费   30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7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56篇
内科学   38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932篇
预防医学   311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03篇
  1篇
中国医学   484篇
肿瘤学   25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1208篇
  2021年   1077篇
  2020年   1258篇
  2019年   1120篇
  2018年   89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包块X线、MRI特点,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研究33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年轻女性乳腺单发包块患者的临床及术前X线、MRI资料。结果:全组包括原发血管肉瘤2例,浸润性导管癌17例,导管内癌微浸润7例,纤维腺瘤7例;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13 例,结构扭曲 2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7例,大片泥沙样钙化1 例,细小多形性钙化2例,簇状泥沙样钙化2例,无阳性征象6例;MRI平扫+增强征象包括:结节或肿块样强化22例,局灶性片状强化3例,沿导管走行分布多发强化4例,段样强化1例,多发导管样强化2例,多发线样强化1例,曲线平台型12例,流出型15例,流入型6例。结论:X线对年轻女性乳腺内典型良性结节、表现为结构扭曲及钙化灶的乳腺癌检出及诊断价值极高,但因乳腺腺体致密,X线仍存在假阳性。MRI可敏感检出乳腺包块,结合强化特点,准确鉴别病灶良恶性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992.
杨洋  陆雄  李华  马蓉 《现代肿瘤医学》2018,(19):3087-3090
目的:比较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fibulin-3水平,研究血清fibulin-3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58.99±5.47)岁,男性42例]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57.75±6.01)岁,男性27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术前结肠癌患者的血清fibulin-3水平(35.91±27.1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6.61±45.52)ng/ml(P<0.001)。血清fibulin-3水平随患者的肿瘤程度(淋巴血管侵袭、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减轻明显降低(P<0.001),从T1到T4期肿瘤fibulin-3血清水平显著减少(P<0.001)。血清fibulin-3水平和肿瘤的大小、T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侵袭显著相关(P<0.01)。结论:fibulin-3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且与结肠癌的肿瘤程度显著相关,fibulin-3的下降可作为晚期结肠癌的标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喉癌病例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40例新发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广东地区患者)的临床数据及新鲜组织标本,提取DNA,利用Digene HC2 HPV DNA test 试剂盒检测组织标本中的HPV DNA。结果:40例喉癌肿瘤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均为HPV阴性。结论:喉癌病例中HPV感染率低。未来仍需进行进一步大规模HPV感染率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与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应用ROC曲线确定SII最佳临床分界值,并依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SII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最佳临床分界值为500×109/L。低SII组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3.85个月和56.69个月,而高SII组术后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29.10个月和45.10个月,两组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情况、WHO分级、SII、p53突变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II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好于其他情况。结论:SII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具有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强、非侵袭性等特点,可用来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II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治疗或联合柯-陆式上颌窦入路或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鼻腔肿瘤29例,鼻窦肿瘤19例,对其临床疗效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对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33%,与国内报道鼻内镜鼻内翻乳头状瘤22%术后复发率相比较,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本组3例复发病例通过术后鼻内镜复查时发现,给予局部切除,经低温等离子刀局部电凝后治愈,1例经二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无1例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准确判断切除瘤体的根蒂部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鼻内镜密切随访,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处理,对达到治愈的目的及降低二次手术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CT扫描联合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诊断老年肺癌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94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老年肺癌患者均采用SIEMENS 64排CT行胸部扫描,并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等特异性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及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含量变化,并研究CT联合特异性标志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NSE、CA19-9及CYFRA21-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相比,周围型肺癌组与中央型肺癌组血清CEA、NSE、CA19-9和CYFRA21-1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断效能而言,血清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联合CT扫描诊断的灵敏度94.6%,特异度96.3%,均高于单项诊断。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及CYFRA21-1含量均升高,且周围型肺癌与中央型肺癌患者差异不显著,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CUL4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通过体外平板克隆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证实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构建成功。 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上调CUL4A的表达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CUL4A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重要性,并提示CUL4A不仅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而且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研究泛素偶联酶E2C(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对KIRC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分析UBE2C在KIRC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运用LinkedOmics和GEPIA数据库阐述UBE2C表达与KIR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UBE2C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UBE2C的mRNA在KIRC中表达增加,并且与KIRC病理分级、TNM分期呈正相关,且与种族和人种相关(P<0.05)。我们应用TCGA分析的结果显示:高水平UBE2C是KIRC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IHC结果证实,与正常肾组织相比,KIRC中UBE2C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UBE2C相关的蛋白有ANAPC10、ANAPC11、ANAPC2、ANAPC4、ANAPC5、AURKA、AURKB、CCNB1等,可能参与细胞周期检查点及蛋白泛素化等细胞功能。结论:通过TCGA数据库信息挖掘发现,UBE2C在KIR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有关,将为后续的肾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其功能主要是能诱导肿瘤免疫耐受和抗肿瘤免疫。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性因子,可抑制DC免疫功能;而通过调节微环境中的免疫因子可增强DC抗肿瘤效应,逐渐优化DC免疫治疗。同时,放射治疗杀伤照射野内的肿瘤细胞,也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诱导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本文针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肿瘤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多种以VEGF及其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广泛用于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癌、肝癌、乳腺癌的治疗。高血压是VEGF抑制剂最常见的心血管副作用,但其引起高血压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与之相关的有内皮功能紊乱、NO释放减少、微血管网稀疏、内皮素-1水平的上调等。本文着重讨论VEGF作为抗血管生成靶点的肿瘤治疗作用、VEGF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分子机制以及此类药物引起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