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 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 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 >0.05)。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 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刘文娟  杨凯 《吉林医学》2015,(4):665-6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I)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71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28例为AAD患者,4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检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判断血浆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D-二聚体检测在(5.4±2.2)mg/L(参考值为0.1~0.3 mg/L),ACS患者组D-二聚体检测值在(0.3±0.2)mg/L,AAD患者组明显高于ACS患者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筛查AAD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脑积水(LP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方法选择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LPH患者,均采用可调压非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患者二期行颅骨缺损钛网成形术,2例患者同期行颅骨缺损钛网成形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统计患者认知功能、步态、尿便功能,采用头部螺旋CT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周~2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脑室系统明显回缩。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钛网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表现改善较快。 结论可调压非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LPH的有效方法,并且在二期行钛网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圈套器预切开后再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86例行EMR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圈套器环周预切开后EMR治疗的45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EMR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主要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20±2.42)min,对照组为(10.46±4.02)min(t=0.11,P=0.93);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观察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87.8%(36/41)(χ2=5.830, P=0.02)。2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热、穿孔、狭窄,观察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4%,2/45),对照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9%,2/41)(χ2=0.001, P=0.99)。结论 圈套器预切开后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在一次性切除方面较传统EMR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小型猪牙齿发育相关基因Barx1片段在胚胎发育40 d(E40)不同牙胚中的定量表达,探讨Barx1基因空间表达量与牙齿形态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小型猪Barx1基因片段;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胚胎40 d小型猪第一乳切牙、乳尖牙、第三乳前磨牙、乳磨牙牙胚;提取微量RNA,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对照,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arx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得到小型猪Barx1基因698个碱基的片段,Barx1在第一乳切牙、乳尖牙、第三乳前磨牙、乳磨牙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000 249、0.000 715、0.026 096、0.1 12 656,在牙弓中由前向后呈递增趋势.结论 Barx1基因表达量与牙齿形态发育存在一定关系,推测小型猪Barx1基因可能与牙尖的分化或牙尖数目相关.  相似文献   
46.
我院2010-04-2013-04观察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取得满意结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出血量30 mL~6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28例)和微创组(70例).微创组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血肿基本消失时间:保守组35.52 d±10.28 d,微创组4.28 d±1.72 d(F=76.673,P<0.001);治疗7 d后意识状态:微创组优于保守组(χ2=7.650,P=0.023);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评分,恢复较好(ADLⅠ级~Ⅱ级):保守组6例,微创组27例,微创组优于保守组(P=0.008).结论 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出血量30 mL~6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无法缝合的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在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的疗效。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相关巨大肩袖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疗效,特别是检索国内外针对高龄患者且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整理发表的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疗效方面的论文资料。同时,结合笔者几年来肩关节镜手术中遇到的几乎不能进行肩袖缝合,而行切除退缩撕裂边缘及肱骨结节成形术的32例高龄肩关节镜病例为对象,实施临床及放射线随访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3~52个月),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疼痛缓解、增加活动范围等功能得到改善。而术前肩峰下间隙小于2mm组,其预后不良。结论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撕裂,首先游离松解撕裂退缩的组织后尝试缝合修补,而对于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不必勉强缝合。如果术前虽有疼痛,但上臂能上举90°以上。放射线检查肩峰下间隙大于2mm时,考虑行包括肩峰下成形、肩袖撕裂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正目的评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前,经CT血管成像(CTA)测量肝上下腔静脉(IVC),在诊断中心静脉压(CVP)升高[右心导管(RHC)评估]以及预测术后1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