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12.
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其中EV71是引起当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病原优势株?。目前临床对EV71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早期诊断试剂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经济有效地措施,为此进行以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农民占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50/80)(P<0.01)。病例组暴露于养狗、养猫、养牛、家禽养殖、生活区周围有蜱、病前1月被蜱叮咬、从事田间作业、工作区及住宅周围有杂草灌木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均大于1,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民族和职业因素后,生活区周围有蜱(OR=5.44, P<0.01)是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形式的蜱暴露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离2013年河南省新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并了解S片段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2013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血清,用Vero细胞分离新布尼亚病毒,对分离到的毒株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S片段基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从采集的64份标本中分离到新布尼亚病毒22株, 新分离的毒株的S片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同源性在94.6%~100%之间,其双义编码的两个蛋白质,NSs蛋白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90%~100%之间,N蛋白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9.50%~10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22株病毒株分属于A、B和E三个基因型,其中A型18株,B和E型各2株。结论 2013年河南省新布尼亚病毒以A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为研究其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在信阳市商城县和光山县采集动物血液,应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是否携带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结果 在调查点采集到5种动物血清标本合计312份,结果均未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141份动物血清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总体阳性率为45.19%,鼠、牛、羊、猪和狗分别为1.06%,100.00%、76.27%、3.57%和75.00%,5种动物的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信阳市牛、羊、狗等家养动物中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抗体,可能为该病毒的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16.
A16疏远.结论 HENAN08属EV71病毒的C4亚型,与AnhuiFY08、Zhejiang08和SHZH03进化途径类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县级中医院2014—2016年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县级中医院2014—2016年出院患者的病历和医院感染报告卡,对该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感染发生科室和感染部位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共38 736例,发生医院感染985例,1 047例次,年均感染率为2.54%,年均例次感染率为2.70%;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呼吸机、化疗和泌尿道插管,感染率分别为16.61%、6.36%和3.67%。医院感染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依次为ICU(7.97%)、呼吸内科(4.27%)和肿瘤科(3.95%)。2014—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60%、37.21%和23.67%,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16.78%、37.18%和40.16%,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27.71%、16.69%和13.9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8.30%。结论该院2014—2016年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逐年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科室分布特征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核酸的特异、快速、敏感的TaqMan探针PCR检测方法. [方法]根据GeneBank发表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在其VP1基因区段设计特异的引物与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优化探针和引物浓度、最佳反应条件,建立最优化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其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结果]引物和探针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浓度为为0.8μM和0.4μM,可检测到100个RNA拷贝数,较传统的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提高了100倍;同一样品Ct值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小于5%,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肠道病毒EV71-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等的实验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Ech06可引起病毒性脑炎、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侵袭对象以1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病死率5.6%,国内外均有由Ech06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信阳市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 2017年 8月—2018年 8月收集的 74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16例),比较2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SFTS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以农民居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重症组纳差、腹泻、神志不清、胸闷气喘的发生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重症组CK、BUN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差(OR=5.207,95%CI:1.039~26.082)、CK≥200 U/L(OR=4.446,95%CI:1.231~16.058)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向重症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纳差及CK水平的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