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6篇
  6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D3-AS1靶向miR-128-3p/PDK1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转染组-1,转染组-2,转染组-3分别转染pcDNA-FOXD3-AS1、pcDNA-FOXD3-AS1与miR-128-3p mimics的阴性对照(mimic NC)、pcDNA-FOXD3-AS1与miR-128-3p mimics,以未进行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黑色素瘤细胞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FOXD3-AS1和miR-128-3p的表达差异;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OXD3-AS1与miR-128-3p的相互作用;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转染组-1,转染组-2,转染组-3细胞24 h的增殖率分别为(100.00±0.00)%,(168.03±15.71)%,(163.58±6.24)%,(124.62±8.93)%;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21.33±2.08),(38.33±4.89),(40.00±2.65),(25.33±2.52)个;PDK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02,1.19±0.08,1.24±0.11,0.48±0.03。转染组-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3与转染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D3-AS1通过靶向miR-128-3p/PDK1轴,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对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常规血糖监测,即每天7次自我监测血糖;观察组102例除了常规血糖监测外,并分别于第8、12、21、27、33周进行为期72h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2组孕妇Hb A1c水平、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常规自我血糖监测均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除了每天进行7次自我监测血糖外,孕期周期性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并不能改善孕前糖尿病妇女的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用于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IL-8、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L-8、PPARγ的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IL-8、PPAR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PAR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PAR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IL-8、PPARγ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R集合序列(MAGiC)定量参数对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axSpA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行骶髂关节MR扫描,对比常规T1WI及短时翻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所示病理性脂肪沉积及骨髓水肿(BME),比较MAGiC T1-mapping、T2-mapping和质子密度(PD)-mapping定量图所示骶髂关节病理性脂肪沉积及BME与S2-3骶孔间正常骨髓(正常对照)的T1、T2及PD值差异。结果 共纳入28例axSpA患者。常规T1WI及STIR图像显示24例存在48处骶髂关节病理性脂肪沉积,23例存在57处BME。病理性脂肪沉积的T1值[(477.37±5.60)ms]低于正常骨髓[(614.65±17.83)ms,t=-6.952,P<0.05],T2值及PD值[(103.26±2.42)ms、(113.93±4.27)pu]均高于正常骨髓[(83.30±2.28)ms,78.30(62.50,84.00)pu,t=5.858,Z=-3.440,P均<0.05)]。BME的T1、T2、PD值分别为(2 617.92±176.85)ms、[101(94.00,96.90)]ms和(89.70±3.78)pu,均高于正常骨髓[(614.65±17.83)ms、(83.30±2.28)ms和78.30(62.50,84.00)pu,t=11.219、Z=-4.031、-2.266,P均<0.05]。结论 MAGiC定量参数有助于评价axSpA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30例,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2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结果 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为(21.50±3.8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 ±3.20)ml,术后复发率为3.33%,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时间(48.50±3.50) min、术中出血量(74.00±5.60) ml、术后复发率14.29%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产科82例住院初产待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按照待产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由助产士对产妇及其家属加强心理护理,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正常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待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助产士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展,建议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苦豆子SaLDC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及原核表达。方法运用EMBOSS在线程序中的CHIPS、CUSP和CodonW软件分析SaLDC密码子的偏好性,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SaLDC密码子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基因命名为optSaLDC;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optSaLD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SaLDC蛋白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SaLDC有28个密码子的RSCU值>1.00,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SaLDC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与拟南芥最接近,与大肠杆菌差别最大。优化后的optSaLDC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1.0 mmol/L,诱导温度15℃,诱导时间16 h。LC?MS/MS鉴定诱导得到的SaLDC蛋白分子质量为48990.51 Da。结论诱导获得的optSaLDC纯化蛋白可用于后续体外SaLDC酶活性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上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是泌尿外科常见急重症.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临床上多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有效引流尿液,促进肾功能恢复。但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不易衔接,给日常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36例病人采用茂菲氏滴管帽衔接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无一例出现引流袋滑脱、漏尿现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