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婴儿低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婴儿LPH患者,3例患儿均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颅内压、脑室、临床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3例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等脑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CT/MRI复查显示,扩大脑室回缩。结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VPS可能是治疗婴儿LPH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内观认知疗法效果随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内观认知疗法的39名大学生组成研究组,以未接受治疗的39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对照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于干预前后对2组人群进行检测。结果干预后1 a研究组中69.2%的人发生了积极变化,SCL-90总分(103.36±29.42)显著低于治疗前(161.92±43.52)(t=3.767,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等7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感平衡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容纳他人、自尊、自我和谐与不和谐性等心理社会因素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心身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心理社会因素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 a后2组绝大多数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观认知疗法整合东西方心理治疗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疗程短、显效快、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心理疗法和心理保健法。  相似文献   
13.
14.
门诊森田疗法神经症1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内观疗法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内观疗法是日本吉本伊信1953年确立的一种东方心理疗法。近年国内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治疗神经症个案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效果不确定;治疗青少年品行障碍效果肯定;治疗酒精依赖效果明显;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潜力巨大。心埋机制研究发现:自我洞察是东方传统化中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情感变化是通过内观治疗的切入点;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是内观治疗的本质。本研究还预测:内观疗法适应症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内观疗法将会与其他心理疗法的并用,以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探索适宜当代国人认知结构.更加规范有效的内观疗法操作模式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内观疗法的基本原理将在维护和促进心身健康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今后工作中进一步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21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通过网络直报上报和月报告一览报表上报的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和数据汇总。结果共有17种生物制品发生22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18/10万,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0岁~组和1岁~组,两年龄组发生数占总发生数的80.54%。发生的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共206例,占总数的93.21%。临床诊断以局部红肿浸润为最多,占总数的54.30%。结论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多种疫苗均可发生,但发生率并不相同,提高基层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应用在主动脉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典型主动脉疾病CT图像。对所有病例增强薄层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绘制、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并保存后处理进程。比较分析各种后处理技术的优势。检验通过诊断工作站及临床工作站浏览图像、调用后处理进程的可行性。评价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诊断医师通过诊断工作站,临床医师通过临床工作站可浏览全部CT图像,并可调用后处理进程。所有病例,诊断医师根据横断位扫描图像并结合后处理图像及后处理进程均可做出明确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临床医师可借助后处理进程,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血管,也可进行其它后处理操作。结论:主动脉CTA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极具价值。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满足了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自行后处理操作的需求。后处理进程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CT图像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医院检查预约BPR及其在区域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传统的辅助检查预约流程存在的流程瓶颈导致患者在检查预约过程中需多次往返预约场所,是造成患者在医院无效逗留时间长的因素之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检查预约流程重组减少患者无效等候时间、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对传统医院检查预约流程瓶颈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预约中心、实施预约信息系统,重组医院检查预约流程。对医院预约检查BPR及其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检查预约流程优化前后的消耗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检查预约BPR的实施节省了近40%的预约时间。可见,检查预约BPR通过清理流程的冗余环节、利用检查预约系统实现预约排程、设立辅助检查预约中心机构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实现了医院检查预约资源的整合以及统筹管理。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次数,缩短了患者在预约检查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优化后的检查预约流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基于信息交互平台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及远程预约检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我体验教学法在精神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自我体验教学法(self-experience based learning,SEBL)改进精神卫生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80名学生为SEBL实验组.通过学生对精神症状、生活事件、个性特征和应付方式的自我评价和相关分析,并与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的80名同学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运用精神卫生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改善了心身症状.提高了自身精神卫生水平。结论 SEBL教学法是精神卫生学教学中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对于促进医学生对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的治疗。方法:采用内观-认知疗法治疗患者1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文章完成法(SCT)、容纳他人量表、SCL-90、EPQ等测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7d后,患者各项测查减分明显。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问题.有确切、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