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102.
壳聚糖絮凝法在澄清中药水提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阳离子碱性多糖。它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既可生物合成,又可生物降解,在人和动物的组织器官及细胞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安全性和多种生物活性。被誉为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壳聚糖从一被发现,就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在食品、化工、环保、医药、生物工程和畜牧兽医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壳聚糖所具有的抗菌消炎[1,2]、增强免疫[3,4],降低血脂、血压和抗凝血活性及其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无毒无害、价廉物美等特点,特别受到制药行业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活化素B(activinB)在离体(In vitro)和载体(In vivo)上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角朊细胞创伤划痕实验在细胞水平上探索不同浓度activinB对细胞划痕愈合的作用,进一步观察activinB对小鼠皮肤创伤模型愈合的影响.每日观察小鼠伤口并记录小鼠创伤愈合面积,断髓处死小鼠取材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皮肤动态愈合过程.结果 用浓度为10ng/mL的activinB刺激细胞,发现细胞创伤愈合的速度最快,而100ng/mL孵育细胞,反而对细胞创伤划痕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利用细胞上的最佳浓度10ng/mL的activinB刺激小鼠创伤切口,发现其能加速小鼠皮肤创伤愈合.创面闭合率数据: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F=70.462, P=0.000).相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创面闭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大体观察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愈合速度快, HE染色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上皮化速度要快于对照组,至创伤后第5天时,实验组上皮化已经完成,而对照组尚未完成,并且activinB能促进毛囊生长.结论 activinB对皮肤角朊细胞创伤愈合有浓度依赖性;适中浓度的细胞因子activinB(10ng/mL)有加速皮肤创伤愈合,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淫羊藿来源于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和多糖,黄酮类有效成分主要为淫羊藿苷(icariin,ICA).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功效.现将淫羊藿黄酮类成分ICA及其衍生物淫羊藿素(ICT)和去甲淫羊藿素(DICT)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究PTEN-PI3K/Akt/VEGF/eNOS信号通路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HUVE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形态变化;Boyden chamber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GNA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NA及LY29400预处理对HUVECs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HUVECs转染PTEN-siRNA后,RT-PCR实验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GNA能有效抑制HUVECs迁移,其抑制效果与剂量相关(P<0.05)。GNA和抑制剂LY294002以及L-NAME均能有效抑制NO的产生,且GNA+LY294002组、GNA+L-NAME组抑制效果更好(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NA上调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eNOS、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PTEN-siRNA转染后,GNA能上调VEGF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GNA通过PTEN-PI3K/Akt/VEGF/eNOS信号传导通路,抑制HUVECs迁移,阻止HUVECs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6.
临床教师胜任力是区分临床教学活动中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个体深层次特征,具体包含临床教师的知识、技能、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20年3月国内有关临床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进行检索并梳理,综述了临床教师胜任力的模型构建、实际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相关概念的混合研究、培养的实践经验介绍等研究内容,指出了目前临床教师胜任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缺乏后续实证研究、重复研究较多、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研究缺乏创新性等,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7.
简易腰俞麻醉在痔瘘手术2100例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俞〔1〕阻滞麻醉是痔瘘、会阴部等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不但肌松效果好 ,而且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适用于基层 ,可由痔瘘科医生兼做。在此基础上我们参照文献 ,经 30年实践 2 1 0 0例临床应用 ,在原有骶管阻滞麻醉的基础上 ,结合中医学理论 ,在腰俞穴上施术所以称之为简易腰俞麻醉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肺腺癌A549的培养,检测含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成管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法研究新藤黄酸对HUVEC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应用薄层胶原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的二维培养模型,观察新藤黄酸对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管现象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和小室迁移实验考察新藤黄酸对 HUVEC的迁移能力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HUVEC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随GNA剂量增加而降低。新藤黄酸可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还可抑制HUVEC管腔样结构形成。此外,新藤黄酸可下调HUVEC中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论 新藤黄酸可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 pyridine,MPP )诱导PC12细胞铁死亡(Ferroptosis)的研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筛选Ferrostatin-1的最佳作用浓度;倒置显微镜观察Ferrostatin-1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ELISA法检测caspase-3的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1mmol/L MPP 对PC1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5μmol/L Ferrostatin-1能够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Ferrostatin-1预保护后,PC12细胞损伤明显减少;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和ELISA法检测caspase-3的酶活性结果显示Ferrostatin-1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保护作用不明显;ROS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ROS在胞内增加,可能发生氧化应激,加Ferrostatin-1后ROS荧光强度减弱。ROS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ROS在胞内增加,可能发生氧化应激,加Ferrostatin-1后ROS荧光强度减弱。结论 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能够显著抑制MPP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且Ferrostatin-1对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作用不明显,推测出MPP 损伤PC12细胞的帕金森病模型中可能有铁死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培养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新藤黄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细胞形态变化;通过DAPI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新藤黄酸对HUVECs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新藤黄酸对HUVECs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新藤黄酸能够明显抑制HUVECs的增殖,并呈时效及量效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新藤黄酸作用HUVECs后出现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新藤黄酸对HUVE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