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河北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健康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方法 将河北地区923名健康女性,年龄20~80岁,每10岁为1组,分为6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记录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女性绝经年限,同时测定腰椎2-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转子间的骨密度(BMD);计算各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找出各部位骨峰值,分析年龄、BMI与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同时分析50岁以上女性年龄、BMI、绝经年限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40-49岁骨质疏松(OP)发现率为11.72%,50~59岁为31.54%,60~69岁为63.42%,70~79岁为79.84%,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30~39岁不同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与40~49岁各部位BMD无明显差别(P>0.05);其他各年龄组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肥胖组的L2-4,ward's三角区BMD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P<0.05),但后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肥胖组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BlVlD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但肥胖组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相比以上部位BMD无明显差别(P>0.05),相关分析表明: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50岁以上女性同时发现绝经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以年龄最好.结论 建立了河北地区健康女性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数据库,为骨质疏松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高分子化学材料制备水凝胶负载短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大鼠以65mg·kg^-1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组(常规胰岛素注射)、水凝胶组(水凝胶负载短效胰岛素注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监测各组大鼠药物干预后24 h内血糖的变化;高糖灌胃后血糖的变化;观察药物干预后肝肾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24h内模型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常规组与水凝胶组的血糖均于3h时显著下降至最低点后上升,但水凝胶组的血糖上升至12 h后再次下降,并于24 h内维持在原水平的49.3%~55.6%,显著低于同时间常规组的血糖(P<0.05)。高糖灌胃后常规组大鼠血糖于0.5 h下降,于1.5~2.5 h维持于原水平的59.8%~66.4%,显著低于同时间段模型组血糖(P<0.05),水凝胶组血糖值自0.5h持续显著下降(P<0.05),2.5~3.5h时血糖值均较同时间常规组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实验过程中无明显低血糖。同时,水凝胶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谷草转氨酶明显低于常规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分子化学材料水凝胶负载短效胰岛素后使其不仅降糖效果优于常规胰岛素,并且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可进一步应用于胰岛素新剂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63.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心脏病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以冠心病占首位。本文就本院2006年对住院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50例的护理观察作一回顾性的探讨。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其中心机梗塞10例:男8例,女2例),除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延髓型颈椎综合征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中药薰洗、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颈椎 X线片 ,原异常现象有明显改善 ,治愈 3例 ,显效 4例 ,好转 3例 ,总有效率 83 .3 3 %。结论 :颈部外伤可使颈椎移位 ,使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 ,导致延髓损伤症状 ,应用中药及手法治疗可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5.
手法治疗颈性咽部异物感1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咽部异物感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作者于1985年8月至1990年4月共诊治颈椎病3286例,其中169例患者合并有咽部异物感,经临床应用手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69例中男78例,女91例;年龄:19~57岁,平均30.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2.2年;均有颈痛并有咽部异物感,其中头痛头晕150例,肢体麻木108例,恶心80例,耳鸣34例,心律失常15例;颈部活动受限116例,颈3~5棘突有移位160例,肢体感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探讨其骨重建特点.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S组);去卵巢组(NOVX组);2型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和2型糖尿病去卵巢组(DOVX组).糖尿病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行双侧卵巢切除术,0、4、8和12周测血糖(FPG)、胰岛素(FINS)、雌激素(E2)及血清骨特异...  相似文献   
67.
骨是一持续重建的组织.骨重建主要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以破骨细胞激活和骨吸收开始,以与之相耦联的成骨细胞激活和骨形成终结,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1].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功能受到全身和局部诸多因素调控,除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外,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胰岛素信号通路对骨重建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李宝新 《中外医疗》2007,26(20):4-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20例GIST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GIST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类似于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类似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有其特征CD117、CD34阳性表达.结论 GIST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形态类似于平滑肌肿瘤,诊断依据:CD117、CD34等免疫组化检测,预后治疗不同于平滑肌肿瘤.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脑啡肽酶(NEP)及α-klotho蛋白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154例,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单纯T2DM组(DS组)79例,T2DM合并高血压组(DH组)75例.另选该院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NC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常规生化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NEP和α-klotho蛋白水平,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NEP及α-klotho蛋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C组比较,DS、DH组NE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DH组高于DS组(P<0.05);而α-klotho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DH组明显低于DS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EP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正相关(P<0.01),与α-klotho蛋白呈负相关(P<0.01).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与WHR、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SBP、DBP、TC、FPG、HbA1c、FINS、HOMA-IR、NEP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SBP、FPG、TC、α-klotho蛋白与NEP独立相关;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SBP、NEP为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清NEP水平明显升高,α-klotho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T2DM合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锌α2糖蛋白(ZAG)在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DKD)发生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56例、微量蛋白尿组(MA组)53例、大量蛋白尿组(LA组)51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科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ZAG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该指标在早期预测DKD发生中的价值。 结果 NA组ZAG水平明显高于NC组,MA组和LA组ZAG水平明显高于NA组,其中以LA组最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ZAG水平与ALT、AST、eGFR呈负相关,与SBP、DBP、SCR、BUN、FBG、HbA1c、HOMA IR、UALB、UAER、UACR、24h尿蛋白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CR、eGFR为血清ZAG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ZAG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结论 随着DKD的不断进展,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逐渐升高。ZAG水平变化为早期预测DKD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