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8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71.
目的 明确慢性乙型肝炎(CHB)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671例,其中CHB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 3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前病变(PLHC)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HCC) 147例。设计“慢性乙型肝炎恶性转化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中医四诊信息。基于因子分析及K-均值聚类分析对其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得到CHB中医证候类型5个,肝硬化(HBLC、PLHC、HCC)中医证候类型6个。其中CHB患者的证候分布主要以肝郁脾虚证(53.33%)、肝胆湿热证(21.67%)为主,证素分布以气滞(27.60%)、热(17.71%)、气虚(17.71%)为主;HBL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3.83%)、肝郁脾虚证(22.35%)为主,证素分布以血瘀(19.25%)、湿(17.46%)、气虚(15.01%)为主;PLH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9.68%)、...  相似文献   
672.
目的探讨按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应用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相关血清病反应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接受p-ALG治疗的AA患者资料,其中按需治疗组患者根据血清病反应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共35例;传统防治组患者从同期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防治方案的群体中依据年龄、疾病诊断分型按1∶3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纳入105例。比较两组间血清病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糖皮质激素用量。结果按需治疗组和传统防治组患者的血清病发生率分别为65.7%和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两组患者血清病中位发病时间相同[第12(9,13)天对第12(10,13)天,P=0.552];临床症状体征相似,主要表现为关节和(或)肌肉疼痛、发热及皮疹;严重程度分级均以1~2级血清病反应为主(62.8%对51.4%),仅少数3级反应(2.9%对2.9%),无4级和5级血清病反应,不同等级血清病反应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血清病中位持续时间相同[5(3,7)d对5(3,6)d,P=0.529],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在未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传统防治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预防量为(469.48±193.57)mg(按需治疗组预防量为0)。在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按需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量显著少于传统防治组[(125.91±77.70)mg对(653.90±285.56)mg,P<0.001]。结论按需治疗策略可显著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并不增加血清病发生率,血清病持续时间和2级以上血清病反应发生率较传统防治组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673.
目的评估无细胞血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病原体识别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血培养等)同步检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9例AA患者共33例次送检样本,评估mNGS与常规检测的诊断一致性、对临床治疗获益的影响及临床准确度。结果①33例次患者经mNGS和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其中25例次(75.76%)检出潜在病原微生物;共检出病原微生物72株,其中65株(90.28%)仅经mNGS检出。②诊断一致性评估:2例次(6.06%)组合符合(Composite),18例次(54.55%)mNGS唯一符合(mNGS only),2例次(6.06%)常规检测方法唯一符合(Conventional testing only),1例次(3.03%)共同符合(mNGS/Conventional testing),10例次(30.3%)完全不符合(None)。③临床治疗获益评估:8例次(24.24%)为启动靶向治疗(Initation of targeted treatment),1例次(3.03%)为降级治疗(Treatment de-escalation),13例次(39.39%)为确认治疗(Confirmation),11例次(33.33%)为无治疗获益(No clinical benefit)。④临床准确度: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对5/28,P<0.001),mNGS的敏感性80.77%,特异性70.00%,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84.85%,阳性似然比2.692,阴性似然比0.275。结论mNGS不仅有助于精准诊断AA患者的血流感染,而且有利于指导进行精准抗感染治疗,临床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74.
目的研究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p-AT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药物代谢特点。方法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纳入接受p-ATG联合环孢素A(CsA)免疫抑制治疗的SAA患者,p-ATG剂量为20 mg·kg^(-1)·d^(-1),持续12 h静脉给药,连续5 d。应用三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p-ATG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拟合,计算相关参数并绘制药物代谢曲线。随访记录不良事件并评估治疗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结果入组16例接受p-ATG治疗的SAA患者,女8例,男8例,中位年龄22(12~49)岁,中位体重62.5(37.5~82.0)kg。其中14例可进行p-ATG药代动力学评价。p-ATG在体内分布为二室模型,平均药物浓度峰值时间(T_(max))为(5.786±2.486)d,平均峰浓度(C_(max))为(616±452)mg/L,平均半衰期(T1/2)为(10.479±8.242)d。平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5.807±3.236)mg/L·d。14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8例获得血液学反应,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AUC(0-t)分别为(7.50±3.26)mg/L·d对(4.50±2.18)mg/L·d,C_(max)分别为(627±476)mg/L对(584±382)mg/L。结论连续5 d输注后p-ATG血药浓度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半衰期10.479 d,用药后60 d体内检测到残存药物浓度。尚不能得出药物代谢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5.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类少见的以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骨髓髓系造血损伤为主要特点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多数患者呈惰性临床病程,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LGLL表现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较为常见,而表现为AA罕有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5例表现为AA的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6.
<正>结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WHO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进展报告》,全球每年结肠癌发病率位于第3位,致死率位于第2位,老年人更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1]。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治疗的进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引入以及个体化临床治疗的广泛应用,结肠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老年病人身体状况较差,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较低,预后不良风险增高[2]。因此,探讨老年结肠癌病人肿瘤进展相关指标,及早预测病人预后,并优化治疗方案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77.
目的 分析焦作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导出2021年焦作市10个县区120家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地区分布、行业分布、规模分布等的情况。结果 120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为11 359人,接害率为46.92%;不同地区、行业、规模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之间劳动者接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害率以地区划分沁阳市最高(75.56%)、以行业划分采矿业最高(68.90%)、以规模划分大中型企业最高(50.81%)、以经济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最高(46.67%);以接触的危害因素类型划分接触噪声劳动者最高(26.0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按严重程度依次为:噪声(23.13%)>铅(22.03%)>矽尘(12.20%)>煤尘(7.69%)>水泥粉尘(3.13%)>苯(0.00%);企业劳动者总受检率为31.84%,体检总异常率为0.80%,其中接触噪声劳动者体检异常率最高,为2.47%(28/1 133)。...  相似文献   
678.
患者女,23岁,孕21周,孕1产0.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遂来我院行进一步检查.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约5.2 cm,脊柱排列连续整齐.胎心率151次/min,心脏占据胸腔大部,心脏十字结构消失,心包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宽约0.7 cm,胃泡液区显示不清,右侧肾脏增大,呈多发囊性改变;宫腔除脐带回声外,几乎无羊水,故胎儿四肢显示不清,躯干下端仅见两个骨性结构并列,下端靠拢(图1),长度约为4.0 cm,未见肢体活动.  相似文献   
679.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资源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核医学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初步效果。方法 利用既往公开的网络资源CBL课程(共13次),对本专业基地轮训的住院医师共21人进行集中教学(共61人次参加)。课前、课后即时及课后一周(7~10 d)进行客观题测试评分,分析住院医师课前、课后即时及课后一周后学习效果;并于每次课后用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进行评价。采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客观题测试成绩:共收到课前、课后和课后一周(7~10 d)有效成绩61份、61份和51份,课前、课后和课后一周平均成绩(满分100分)分别为(49.43±13.37)分、(84.43±14.44)分和(80.88±10.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80,P<0.01)。教学效果评价:共收回有效评价表61份,对授课总体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评价结果分别为34.4%(21/61)、52.5%(32/61)、9.84%(6/61)、3.28%(2/61),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为86.9%(53/61)。结论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CBL教学实践具有可行性,初步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