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腹外疝是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等诊断,而无较好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检查定性。而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嵌顿腹外疝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合理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式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7月-2003年7月间46例胆总管囊肿分别采用囊肿外引流术5例;囊肿内引流术3例;38例一期囊肿切除胆肠重建术。结果5例囊肿外引流术1-5个月准备后,完成囊肿切除胆肠通路重建术;2例囊肿内引流术因术后症状反复,分别在6-8个月后再次手术切除囊肿胆肠重建术;一期囊肿切除术后1例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止血,3例偶有腹痛,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本组无肠瘘、死亡病例。结论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胆肠重建是根治本病,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好方法。在囊肿急性炎症期先行囊肿外引流。情况改善后二期囊肿切除胆肠重建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3.
94.
原子吸收法测定鼠粪中钙及样品前处理方法比较余万俊李华斌张洁吕杰钙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机体主要从食物中摄取钙。食物中钙经消化吸收后,有部分随残渣排出体外。测定粪钙量并结合食物中钙的测定,可了解食物中钙能被利用的程度,以及体内钙的状况。用原子吸收光...  相似文献   
9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溴化十四烷基吡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伦  李华斌 《卫生研究》1998,27(4):246-247
建立了溴化十四烷基吡啶(TPB)的火焰原子吸收(FAAS)间接测定方法。TPB与硫氰酸镉形成的离子对缔合物,被萃取入二甲苯内,FAAS测萃取二甲苯中镉的吸光度,间接测定TPB。TPB的线性范围为0.03~0.80mg/L,灵敏度为0.0212mg/L·1%。用于废水测定时,加标回收率为98%~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16%。  相似文献   
96.
络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应用李华斌鲁长豪徐向荣①王文华①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络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就是通过形成络合物,利用HPLC来分离和测定无机物的方法。络合HPLC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多元素同时测定,并可进行价态、形态分析等优点。扩大了HPL...  相似文献   
97.
超声诊断颌下腺导管囊性扩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1岁。因右颌下包块 2个月 ,进餐时右颌下包块明显增大 ,餐后 2 0min左右逐渐缩小而来院就诊。查体 :右颌下触及肿大的颌下腺 ,进餐时右颌下可触及一大小约 2cm的包块 ,质软 ,位置较固定 ,活动度较小 ,无明显压痛。血常规检验 :白细胞 10 .4× 10 9/L。X线检查 :颌下腺、心肺无异常发现。超声检查 :右侧颌下腺形态正常 ,体积增大 ,回声不均 ,较对侧低 ,在颌下腺实质内可见一不规则无回声区 ,大小约 0 .8cm×0 .6cm ,后方回声增强 ,边界不规则、欠清 ,可见扩张的颌下腺导管与其相通 ,腺体内导管内径 0 .3cm ,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观察人外周血和扁桃体Tfh细胞的表型以及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及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利用anti-CD3+anti-CD28或PMA+ionomycin刺激后,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因子的产生,分析Tfh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结果与PBMC中CD4+T细胞不同,扁桃体CD4+T细胞高表达CXCR5和CD45RO,低表达CCR7和CD62L;与PBMC中CD4+T细胞相比,扁桃体CD4+T细胞IL-21和IL-17产生水平较高,IFN-γ产生水平较低,IL-22水平无显著差异;外周血和扁桃体CD4+T细胞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IL-21+IL-17+双阳性、IL-21+IL-22+双阳性、IL-21+IFN-γ+双阳性细胞,IL-21单阳性细胞在扁桃体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周血;外周血和扁桃体CD4+CXCR5+细胞除表达IL-21外,还表达IL-17、IL-22和IFN-γ。结论扁桃体中存在较多数量的Tfh细胞,大多数Tfh细胞是不同于Th1、Th17和Th22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12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增生58例,内膜息肉29例,黏膜下肌瘤25例和内膜癌8例。将患者术前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5%、100.00%、80.00%、75.00%,总准确率为92.50%;经腹部超声检查分别为82.76%、82.76%、60.00%、25.00%,总准确率为74.17%,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χ2=4.372,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性不育的病因和临床疗效。方法询问病史,检查外生殖器和尿道分泌物,并做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给予治疗,停药2周后复查结果。给予中药生精治疗和治疗前列腺炎。结果 300例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性不育有包皮过长者230例,占78%;已行包皮环切6月以上者40例,占13.3%;包皮正常者28例,占10%;尿道下裂(龟头型)2例,占0.7%;其中不洁性生活90例,占30%;按尿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给以治疗7d为1个疗程,7d治愈240例,占80%;14d治愈45例,占15%;3~5个疗程治愈15例,占5%;感染治愈后4~6个月210例有育,占70%。结论包皮过长、不洁性生活和先天生殖道畸形是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性不育的主要病因,尿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是指导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