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81.
熊华  李佩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61-1362
目的探讨母孕期生活事件与婴幼儿癫痫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56例不明原因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及5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对照量表对两组母亲母孕期生活事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母孕期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为(72.54±26.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5±10.12)分(P<0.05)。观察组在母孕期经受负面生活事件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妊娠期不同胎次生活事件单位得分进行研究,第二胎得分最高,明显高于第一胎及第三胎(P<0.05)。结论母孕期经历负面生活事件与与婴幼儿癫痫疾病呈正相关,经历负面生活事件越多,婴幼儿癫痫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标准剂量血液滤过(CVVH)与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疗效,分析两组的安全性,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PICU诊断严重脓毒症且经血液滤过治疗24h以上的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换液剂量分为标准剂量CVVH [35ml/(kg·h)]与高容量HVHF [70ml/(kg· h)]两组,统计治疗开始前及开始后6、12、24h 4个时间点的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液乳酸、患儿危重评分及不良反应。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比较,χ2检验分析不良事件差异。结果 4个时间点示治疗时间对CRP、PCT、乳酸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对WBC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净化剂量对CRP、PCT的主效应显著(P<0.05),对WBC、乳酸主效应不显著(P>0.05);同一时间HVHF组治疗12、24h后CRP低于CVVH组,治疗24h后PCT低于CV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h后危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24h后两组CRP、PCT、乳酸均改善,HVHF组改善CRP、PCT、危重评分有优越性,两种模式均有一定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之上给予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建立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利伐沙班原料药中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三乙胺、吡啶、乙酸、N,N-二甲基甲酰胺(DMF)7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DB-624(30.0 m×0.32 mm,1.8 μm)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00 ℃,检测器温度为240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流速为2.0 mL·min-1,进样量1 μL。结果 无水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三乙胺、吡啶、乙酸、DMF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4%,100.1%,96.5%,91.6%,103.6%,106.6%,102.5%,RSD均<5.0%。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利伐沙班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5.
摘 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 9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46 例,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 组(46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持续干预至早产儿出院,并随访观察 2 个月。 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经口喂养进程、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发育、喂养不耐受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 儿干预后喂养耐受性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 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早产儿体质量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 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各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接受初乳口腔按摩 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能够增强早产儿经口喂养耐受性,利于加快经口喂养进程,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行为神 经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分析甲氧氯普胺联合异丙嗪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甲氧氯普胺,观察组加用异丙嗪,连续治疗1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呕吐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5),观察组的呕吐消失时间、尿酮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孕期恶心呕吐量化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 PUQE)评分与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NVP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UQE评分、NVP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的致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冠病毒感染合并EPM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复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后脑炎有意识障碍表现,头颅MRI可见双侧基底节少许脱髓鞘,在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后临床症状加重,复查头颅MRI可见双侧对称性基底节脱髓鞘及颞叶脑回信号异常,预后不佳。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脑炎及EPM发病机制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对于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史、低钠血症、有明显意识改变及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应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后继发脑炎可能,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严格把控补钠速度、严密监测血钠纠正程度,一旦确诊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但缺乏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完全相合的理想供者 ,移植过程中预处理的毒副作用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开展。我们将非清髓预处理和纯化的CD34+细胞异基因移植结合起来 ,对HLA半相合的供受者或者在供者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减轻预处理的毒副作用并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共治疗了 2例白血病病人。  对象和方法病例 例 1,女性 ,37岁 ,体重 5 0kg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移植前经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 6月。例 2 ,男性 …  相似文献   
189.
190.
目的以生理盐水(NS)为对照,评估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溶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液,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1在新鲜离体猪食管及猪胃的黏膜下,注入不同浓度的SA溶液及NS溶液,观察并测量各注射液所致黏膜隆起高度,及此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在活体小猪的胃黏膜下注射SA溶液后,模拟进行ESD手术,观察SA溶液对ESD术的辅助作用。结果离体猪食管、胃实验中,注射相同体积SA溶液的实验组所致黏膜隆起高度明显高于注射NS的对照组。其中,食管黏膜下注射1%SA溶液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下注射3%SA溶液维持黏膜隆起高度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体小猪胃模拟ESD术的实验中,注射SA溶液可以明显地分离组织、隆起黏膜,且形成稳定的凝胶垫,促进术中快速剥离黏膜的同时保护下层组织。结论黏膜下注射SA溶液可以持久地维持黏膜隆起高度,有利于黏膜组织的剥离切除,且由于其黏性,可较好地在黏膜下形成保护屏障,并对创面起到一定的压迫止血作用,可减少ESD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SA是可用于临床的较为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