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银镜反应实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年来许多教科书及资料中对银镜反应实验的准确条件及结果分析无统一的认识,使得这一反应从试剂的配制到反应条件的控制均无统一的理论指导,实验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或出现灰黑色浑浊,或形成斑驳黑镜,甚至出现爆炸事故。笔者多年来通过反复验证、条件摸索、资料分析,对有关银镜反应的实验问题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1银镜反应的机理及银镜的形成银镜反应的反应式为:RCHO+2AgNH32++2OH-→2Ag↓+RCOO-+NH4++3NH3+H2O。银镜反应的实质是银氨络离子作为氧化剂把醛基氧化为羧基,而银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囊泡分选蛋白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13 homolog A,VPS13A)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 onic fibroblast cells,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VPS13A对3T3-L1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3T3-L1细胞在分化过程中VPS13A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VPS13A稳定敲降细胞系,Western blot和油红染色检测VPS13A敲降后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VPS13A的表达在3T3-L1分化过程的早期降低,在分化的后期升高。敲降VPS13A后,3T3-L1细胞中脂滴增多,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在3T3-L1细胞中VPS13A的表达水平在分化过程中被调控,敲降VPS13A可以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随消化道症状的现状.方法 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调取全国多家三甲中医院中的RA患者1 623例,并从中筛选出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805例,提取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地域及饮食特征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805例,其中男106例(13.17%),女699例(86.83%),男女比为1:6.5.不同地域分布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分布在华东地区207例(25.71%).不同病程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程10.75年,病程15年以上最多278例(34.53%).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占比大(9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过或正在服用不同药物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ARDs800例(99.38%)、NSAIDS 522例(65.25%),使用率最高.结论 RA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程度与地域分布、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讨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实施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5例(86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白内障术中应用Len Sx飞秒激光进行辅助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明显缩短,灌注液流量、超声乳化中累积释放的能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同期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较快地恢复良好视力水平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5.
对89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实施1小时疗法,即用1%匹罗卡品滴眼液连续点患跟1小时。认为对急性闭角性青光跟患者实施1小时疗法,能迅速降低眼压,防止视神经进一步损害,减少病人痛苦,为手术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博山区驻地厂矿(镇)医院、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消毒现状,为提高消毒质量,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3-2005年每年1-4月对博山区驻地各厂矿(镇)医院、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样品2356份,合格率为81.79%,其中厂矿(镇)医院合格率86.83%,企事业卫生室合格率85.50%,个体诊所合格率71.84%;室内空气合格率66.97%,物体表面合格率76.55%,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95.00%,紫外线灯照度合格率为91.76%。结论:2003-2005年博山区驻地各医疗单位消毒质量样品检测合格率逐年提高;各类医疗机构中,个体诊所样品检测合格率明显低于厂矿(镇)医院、企事业单位卫生室。  相似文献   
27.
脊柱颈段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脊柱颈段年龄性变化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并测量了颈椎干骨标本50套(G3-7)、脊柱颈段标本正中矢状切标本15例(30侧,其中童尸2例,青年5例,中老年8例)、脊柱颈段X线正侧位片320张、CT片50张,分年龄段作统计,对特例作摄影和绘图记录。结果 (1)青少年时期同一椎体的前后面接近平行,并基本等高。随着年龄增加,前面逐渐变斜,朝向前上,前高则逐渐缩短,特别以C4-C6椎为显著,而后面的高度和斜度无显著变化。(2)在老年侧位片上,对同一椎的前、后面分别作垂线,两线相夹的角度C5-6均超过4°,而两端各椎则为3°。(3)颈椎间盘的前高和后高均随年龄老化而降低,但前高降低的总量约为后高者的2倍。(4)钩突年青时呈尖棘状,随着年龄老化向后扩展,变成矢状位的嵴状,此嵴前后长度在上位椎可超过同椎椎体的正中矢状径。(5)骨赘多见于钩突和C4-6椎体前面的上下缘,也可见于关节突和钩椎关节的斜坡,椎体后面可偶见后纵韧带骨化所成的骨赘或骨刺,罕见与前面相当的上、下缘骨唇形成。结论 颈曲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决定因素是椎体前份和椎间盘前份高度的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面积的大小与基底部软组织的清除范围,术后切除遗留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早期行肿瘤完全切除,距肿瘤边沿3~5mm,深度达肌膜或骨膜,垂直皮肤切除,对切除肿块行冰冻切片.皮肤缺损采用邻近皮瓣,或岛状皮瓣进行修补.结果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了22例皮肤的恶性肿瘤,又保证缺损部位皮肤修复的功能与美观,术后随访最长16 a,最短3个月,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对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面积的大小与基底部软组织的清除范围,术后遗留皮肤缺损的整复方法,应以安全、简单、有效、代价小的原则,术中冰冻切片是确诊病变性质及确定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微粒子荧光酶免疫分析法(MEI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的浓度,以反映肝病毒感染的程度。方法:收集106例怀疑乙肝病人血清做乙肝e抗原定量检测,阳性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64例e抗原阳性标本的e抗原浓度范围为0.49-11466.23PEIU/mL,其浓度的变化与HBV-DNA浓度变化一致。结论:MEIA法作乙肝e抗原定量检测能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及口服在眼外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非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组)66例,B组(左氧氟沙星注射静脉用药预防感染组)60例,将162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C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加口服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组)80例,D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用药预防感染组)82例,分别比较A、B两组及C、D两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和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A、B两组及C、D两组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阳性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单纯使用局部滴眼预防感染的A组显著低于B组(P〈0.01);口服加局部使用药物的C组显著低于D组(P〈0.01)。[结论]眼外伤围手术期左氧氟沙星口服和滴眼预防感染与静脉滴注预防感染临床效果相同,而局部用药可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少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少,亦能有效预防眼外伤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