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提出利用血药浓度的平均值拟合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应用最小二乘法把血药浓度的标准差分配给曲线参数,再由误差传递原理将曲线参数的标准差传给药物动力学参数,从而使药物动力学参数既能表现出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一般规律,又能反映出生物体的个体差异。文中介绍了本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头孢羟氨苄在狗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量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2.
pH值对马来酸噻吗洛尔角膜透过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魏刚  徐晖  马英  李三鸣  郑俊民 《药学学报》2001,36(9):707-710
目的 研究pH值对马来酸噻吗洛尔(TM)角膜透过性的影响,为其处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TM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DCapp)。用体外扩散实验考察各种pH值条件下离体兔眼角膜对TM的透过性。结果 由DCapp求得TM的分配系数和pKa分别为63.63和9.17。在生理介质中,TM的表观透过系数为1.43×10-5cm·s-1。随着pH值由6.65升高至9.20 ,TM透过角膜的滞后时间缩短到1/20 ,累积透过量增加1.3倍。计算得到游离型噻吗洛尔的角膜透过系数为解离型的3.3倍。结论 噻吗洛尔主要以分子状态经细胞内途径透过角膜,且角膜上皮是其扩散的主要屏障。  相似文献   
23.
溶液粘度影响聚合物角膜滞留时间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水溶性聚合物的角膜滞留能力,评价溶液粘度对其角膜滞留时间的影响,为眼用液体制剂的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用束缚泡技术,以接触角的连续变化为指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考察聚合物从离体眼球表面解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结果卡波姆、透明质酸钠(H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角膜滞留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卡波姆和HA吸附于离体眼球表面达15 min以上,显示出较好的生物粘附性。溶液粘度由12 mPa·s增大至50 mPa·s,卡波姆和HA的角膜滞留时间分别延长10 min和7 min,而CMC-Na的角膜滞留时间未受影响。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溶液粘度能够延长生物粘附性聚合物在角膜表面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4.
金荞麦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荞麦浸膏的抗炎、镇咳、祛痰药理作用以及急性毒性.方法:小鼠的抗炎、镇咳和祛痰实验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泌试验法.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金荞麦浸膏混悬液灌胃给小白鼠,最大给药量为8.0g·kg-1,相当成人日用量的166倍(按体重计).结果:金养麦浸膏(剂量0.45~1.8g·kg-1)可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能使咳嗽次数减少.金养麦(剂量0.90~1.8g·kg-1)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作用(P<0.05).结论:金荞麦浸膏具有抗炎、镇咳和祛痰作用.金养麦浸膏的最大给药剂量为8.0g·kg-1,相当成人日用量166倍(按体重计算).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GPNA)水凝胶中盐酸青藤碱释放特征。方法采用Franz-Chien扩散池进行凝胶中药物扩散实验。分别考察释放介质温度、离子强度、pH及交联剂含量对凝胶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温度、pH、交联剂含量、离子强度对药物的释放均有影响;凝胶中药物在0.1mol·L^-1HCl中释放速度明显快于在0.1mol·L^-1 pH 6.8 PBS中释放速率。温度低于聚合物LCST值时,药物释放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度高于聚合物的LCST值时,随着水凝聚的收缩,表面“皮层”逐渐形成,凝胶释药减慢。凝胶中药物药物释放随离子强度及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而减慢。结论GPNA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及pH敏感性,可用作智能给药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6.
熔融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布洛芬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亲水性Sylysia 73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布洛芬-Sylysia 730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实验确定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条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法对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别。结果熔融法制备的布洛芬-Sylysia 730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均以非晶态存在于载体中。结论用Sylysia 730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后显著提高了布洛芬的溶出速率,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本文考察了壳聚糖絮凝法用于澄清五苓滴丸的最佳工艺。方法对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干浸膏收率、总多糖含量两个指标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其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在有效成分的保留率上,壳聚糖絮凝法明显优于醇沉法。优选的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与药材的浓缩比例为4∶1,壳聚糖用量为0.8%,于40℃下,以50 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法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经济实用,可代替醇沉法用于五苓滴丸的澄清。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制备硫酸沙丁胺醇延迟释放片的方法。方法:用湿法制粒制备片芯,PEG6000/EudragitS100聚合物的分散物做外层释药控制层,采用干压包衣技术制备延迟释放片,用DSC,X-ray衍射及傅立叶红外对PEG6000/EudragitS100共熔物进行鉴定,并进行延迟释放片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PEG6000和EudragitS100完全混合生成一种新的固体分散物聚合物,延迟释放片的体外迟滞时间为4h。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延迟释放片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9.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Eudragit RS/RL为囊材,采用乳化一溶剂扩散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微球,考察对微球质量、收率、载药量和包封率有影响的处方因素。结果EudragitRS/RL与药物按4:1混合时可得到成形性较好、表面光滑、均匀圆整、分散性好的克拉霉素微球。克拉霉素微球的粒径范围为88~180μm,微球的收率为76.0%,载药量为17.8%,包封收率为67.0%。在pH=5.0的磷酸缓冲液中微球中的克拉霉素缓慢释放。结论乳化-溶剂扩散法适合于克拉霉素缓释微球制备。  相似文献   
30.
目的用新方法制备维生素B2胃漂浮微球,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磁力搅拌器将聚合物溶液搅拌成均匀的泡沫,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微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释放,并用自制仪器测定微球的漂浮力。结果微球能漂浮于模拟胃液12 h以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药物释放可达到24 h,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的质量对微球性质有较大影响。结论此方法制备的微球漂浮性能良好,并能缓慢释放药物,可以用做制备胃漂浮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