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诊断并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20)、TACE+索拉非尼组(n=18)、TACE+消融组(n=17)、手术+TACE组(n=20)、手术+TACE+消融组(n=16)。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状况及具体死亡时间,比较各组生存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总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HCC患者91例,随访终止日期为2016年11月1日,随访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外转移、肿块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治疗方案等是BCLC C期HCC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P=0.019)、肿瘤最大直径(P=0.018)、肝外转移(P=0.026)、治疗方案(P=0.006)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方案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1,P0.001)。其中,手术+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其他4组(P值均0.05);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手术+TACE组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结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肝外转移、治疗方案是影响BCLC C期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切除的BCLC C期HCC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予TACE预防复发;复发后病灶继续予TACE或消融治疗,若有机会可再次行外科切除;不可手术切除的BCLC C期HCC首选TACE联合消融治疗,二者可优势互补,提高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例胃癌标本中MGMT和EGFR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GMT和EGFR阳性率分别为52.17%(36/69)和59.42%(41/69).MGMT和EGFR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癌细胞浸润深组EGFR表达增高,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组MGMT表达增高.MGMT和EGFR的表达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723).结论:检测MGMT和EGFR的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分子医学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了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实验技能的综合实验课程。分子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对丰富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培养医学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医科大学的教师需经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即以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为导向,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单向灌输。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子医学综合实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医学和科研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34岁,1991年8月22日入一院,病人于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特别以肝区疼痛为主,厌油饮食,二个月体重下降约15公斤左右,同时有口腔溃疡、肛门、外生殖器溃疡反复发作,且间歇性发烧。曾在某市医院静点青霉素,甲硝唑、维生素C、肌苷等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建立用于发育毒物研究和评价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方法:取怀孕第9天(gestation day 9,GD9)的孕兔胚胎,参照Carney和Naya的方法,剥离胚胎后单瓶培养,体外培养48 h后将发育情况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用5.0mmol/L的甲氧基乙酸(methoxyacetic acid,MAA)作为致畸阳性物对所建立的培养方法作进一步验证,采用Carney建立的兔胚胎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中23个GD9兔胚胎体外培养48 h后,存活率为100%,头长平均增长2.15倍,卵黄囊闭合和胚胎弯曲情况、体节数、自发畸形率、形态评分均数等指标均与文献报道的体外培养发育情况相近,5.0 mmol/L的MAA显示对兔胚胎有发育毒性,包括卵黄囊闭合减少、头部肿胀、面部器官缺失、体节紊乱、尾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形态评分低于溶剂对照(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常规TiO2对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有无差异。[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比较25、50、100、200μg/mL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的nano-TiO2(5-10nm)和常规TiO2的细胞毒性与DNA损伤作用。[结果]nano-T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与常规TiO2的变化趋势相近,nano-TiO2毒性大于常规TiO2,200gg/mL浓度时作用12h以上两者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nano-TiO2各剂量组尾DNA含量、Olive尾距、彗星尾长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TiO2在受试剂量下尾DNA含量、Olive尾距、彗星尾长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增加。[结论]nano-T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高于常规TiO2,且nano-TiO2可诱导DNA损伤,而常规TiO2未观察到DNA损伤作用。表明nano-TiO2与常规TiO2在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48.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和采用近年来中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类型、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药物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种类繁杂,临床医师应注意用药安全,尽可能规避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在小鼠胚胎着床后至新生儿断乳期主要器官中的正常表达规律.方法:于E11 d~E18 d、P0 d、P7 d、P14 d、P21 d,取得小鼠胚胎脑、眼、心、肺、胃、肝、肢、肾(肾自E13 d开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ERE1基因在各器官的表达丰度.结果:除仅在P21 d肢未检出外,TERE1基因在小鼠主要器官的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脑、眼、心、肺、胃、肝、肾的表达水平较高;该基因的表达除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呈升高趋势外,在脑、眼、心、肺、胃、肝、肢的表达均呈波动性.结论:TERE1基因在小鼠器官发育过程中呈广泛表达,且表达丰度不同,表达模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心室重构的效果。方法 :将 12 2名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 5 2例 ,卡托普利组 5 0例 ,常规治疗组 2 0例 ,分别于治疗后 1周、6个月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间隔厚度 (L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舒张早期左室充盈最大速率 (E峰 )与心房收缩期最大速率 (A峰 )。结果 :显示 ,卡维地洛组和卡托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可使IVST、LVPWT变薄 (P <0 .0 1) ,LVDd缩小 (P <0 .0 1) ,LVMI降低 (P <0 .0 1)。卡维地洛组和卡托普利组均可增加LVEF、降低A/E峰比值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1周时P <0 .0 5 ,6个月时P <0 .0 1。结论 :卡维地洛具有良好的防治AMI后左室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