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朱少平  鲍波 《西南军医》2010,12(2):296-298
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因调控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抗病毒治疗研究等。其中,帕金森病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其发病机制仍未清楚,但已经发现有许多基因与其发病有关,比如PINK1、α-synuclein和LRRK2等。本文将概述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RNA干扰技术应用的新进展也将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32.
李蓉  敬敏  黎小兵  朱少平  黄培春 《肿瘤》2011,31(7):627-632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和p38在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调控作用,分析其介导的EMT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检测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LMP1和p38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结果:E-cadherin在鼻咽癌和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降低趋势(P<0.01),而vimentin和LMP1的阳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P<0.001),p38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LMP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LMP1与E-cadherin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在CNE1-GL和CNE2Z细胞中的表达减弱,而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强。LMP1蛋白在CNE1-GL和CNE2Z细胞中高表达,p38蛋白则在CNE1-GL中高表达。Transwell实验证明,LMP1能够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P<0.001)。结论:LMP1可诱导鼻咽癌EMT,增强鼻咽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33.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手术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8例有胃大部切除术史的食管癌患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4例;3例腹腔粘连,结肠无法游离,将残胃连同脾脏及胰体尾移入胸腔,残胃代食管完成食管癌根治手术;1例腹腔广泛粘连无法分离放弃手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抑酸、空肠营养支持等处理。结果3例残胃代食管手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4例结肠代食管患者中,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肠粘连梗阻并出现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第5天出现吻合口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结肠代食管是常见术式,腹腔粘连较重时,将残胃连同脾脏及胰体尾移入胸腔,在弓下或弓上与食管吻合,残胃代食管完成食管癌根治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4.
朱少平  刘新菊  王桂华  申良方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57-258,266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未曾化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照射后4、10、28、48和68Gy采集PBL进行微核率PBL染色体畸变和HPRT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PBL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率和PBLHPKT基因突变率在照射后均显著增加,并随剂量累积而增加;PBL染色体畸变率在照射10Gy后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断片为主,并出现了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和微小体等畸变类型。结论 局部放射治疗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遗传损害,且与放射剂量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